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揚帆起航正當時 江西省紅十字會救護賑濟處黨支部獲評“先進基層黨組織”
2025-07-17 09:17: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震寰責編:尹紅燕

  7月1日,江西省直機關工委印發表彰決定,江西省紅十字會救護賑濟處黨支部(以下簡稱“支部”)獲評“先進基層黨組織”。近年來,江西省紅十字會救護賑濟處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不斷築牢黨員幹部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定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根基,充分發揮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的助手和聯繫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將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在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築牢生命防線上,努力踐行使命擔當。

  堅守初心 培根鑄魂

  支部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服務群眾。充分利用“學習強國”、江西幹部網絡學院、道德講堂、“救在身邊”平臺、“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線上線下學習載體,深入學習重要講話精神。採取書記領學、支委促學、集體研學、個人自學等方式,紮實開展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黨紀學習教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教育引導黨員群眾遵守國家法規和規章制度,將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聯學共研,融入全省紅十字會“黨建+”特色品牌,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能力和水準,讓黨員幹部受教育、踐忠誠。引導監督直接聯繫的社會組織依法執業、誠信從業,提升黨員幹部規矩意識和工作作風。

  守正創新 久久為功

  為推進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支部立足主責主業,積極創建“一支部一特色”,在社會組織黨支部創建水上救援、心理救援、救護培訓、賽事保障等專業服務突擊隊。

  近三年來,支部面向全省舉辦心理、水上救生、水域搜救、賑濟、救護師資等培訓班136次,培訓學員4000余人次,培訓應急救護師資1869人次;緊扣“平時能服務、戰時能應急”的要求,成立紅十字應急救援隊61支;嵌入式建成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基地61個、景區紅十字救護站40所、博愛家園169個、投放AED及應急救護一體機2970台,在710個城鄉社區設置了17萬餘個救援救護點,發放救生圈26萬套,為守護群眾生命與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撐。針對群眾實際需求,支部打造了“五防五救”“洪城急救俠”“紅十字文明驛站”“急救地攤”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項目,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敢為人先 勇於擔當

  為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支部設立“黨員示範崗”,成立“黨員突擊隊”,支部書記張錦煌堅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推動江西省紅十字救援、救護等多項工作在全國紅十字系統領先領航,近三年9項工作在全國紅十字系統作典型發言,在全國第八屆紅十字應急救護大賽上榮獲團體一等獎和4個單項獎,創歷史最佳。兩支救援隊參加全國救援比武分獲三等獎、優秀獎。

  支部黨員曾永輝兩次駐村擔任第一書記,與村委幹部一道帶領全村脫貧致富,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黨員呂清峰在疫情期間負責捐贈物資接收、管理工作,無懼可能感染疫情的風險,接收緊急防疫物資價值2億余元不出差錯。洪澇汛期,黨員余喜洋擔負應急救援救災工作,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值班值守,關注災情,緊急調撥救災物資,為保障受災群眾正常生産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援。支部先後組織黨員幹部突擊隊赴省內、河南鄭州、河北涿州等災區參與開展救援救災工作,讓黨旗在救災一線高高飄揚。

  榜樣引領 廣泛宣傳

  支部嚴格按照《省直機關“四強”黨支部動態管理辦法(試行)》《省紅十字會年度機關各處室和會屬單位量化目標考評辦法》等要求,將黨員幹部黨性黨紀黨風納入德、能、勤、績、廉考核,將社會組織、志願服務隊和志願者擇優納入“救在身邊·最美救護人”“博愛單位”“博愛大使”“四個100”“南丁格爾獎候選人”等評選表彰和宣傳激勵對象,充分調動黨員幹部、志願者擔當作為的積極性、主動性。

  依託服務陣地、新媒體平臺,支部聯動社會媒體開展廣泛宣傳,擴大紅十字影響力。與省公安廳、教育廳等聯合開展江西省“全防溺水”宣教和演練。聯合省財政廳,出席江西衛視《“廳”説江西》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民生實事訪談,央視和人民網等多家媒體報道和轉發AED成功救人案例。聯合舉辦“尋找最美救護人”宣傳活動和參加“博愛贛鄱——紅十字榜樣發佈會”大力宣傳推介江西省紅十字會“關愛生命·救在身邊”應急救援救護成效。

  揚帆起航正當時,砥礪前行鑄輝煌。江西省紅十字會救護賑濟處黨支部將繼續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目標要求,始終保持“趕考”路上的清醒,銳意進取、砥礪前行,在推動黨建與業建融合發展上持續用力,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與健康,展現人道主義大愛與擔當。(文 曾永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