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江西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240.2億元,同比增長10.8%,刷出了餐飲消費的“高熱力值”。對比全國數據,同口徑下江西增速是全國的3倍。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7996億元,同比增長3.6%。
民以食為天,餐飲業是提振消費的重要抓手。江西如何“吃”出10.8%的高增長?透過這份餐飲行業“成績單”,能看到怎樣的消費新變化?
遊客在吉安能仁巷歷史文化街區內品嘗廬陵美食
消費場景更新拓寬盈利渠道
“啤酒燒鴨是現做的嗎?給我來一份”“這個小龍蝦看上去不錯”……傍晚5點,南昌市的瑞頤酒店門前,10余米長的攤位一字排開。戴著白色高帽的大廚忙著現燒熱菜,旁邊的玻璃櫃裏,分裝著的涼菜、手工饅頭、大肉包等,品類繁多。
連日來,細心的南昌市民會發現,每到傍晚時分,南昌不少酒店和餐飲企業都做起了熟食外擺生意。大廚與食客面對面,把招牌菜、特色小吃搬到街頭,曾經價格高高在上的星級美食,如今化身為平價菜品,引得市民駐足嘗鮮。
悄然間,連鎖餐飲企業興起了一股擺攤經營風。“以‘地攤價格’供應高品質菜品,讓市民在街邊吃大餐,”江西省餐飲烹飪飯店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涂國華表示,“這種消費場景的拓展為行業開闢了新的盈利渠道,也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一樣的用餐體驗。”
從“店內”拓展到“店外”,從“等待消費”升級為“一觸即達”,“外擺經濟”升騰起的“煙火氣”圈住了流動食客,而主打氛圍感的高端餐飲主動降低身段,瞄準平民化消費人群。
夏日炎炎,位於九江市潯陽大道的沏門飯莊內,一到飯點便人潮涌動。食客在這裡體驗“拔錨起航”儀式,感受傳統非遺沏茶技藝,品嘗大禹石雞、水滸肉、五柳魚等歷代九江名菜,店內還推出免費穿漢服、觀賞“茶船古道”實景等附贈體驗套餐,賺足了口碑。
據沏門飯莊負責人介紹,飯莊以“禮承千年、食韻東方”為魂,將姑塘碼頭文化和東方美學元素融入其中,在喧囂的都市裏營造一種穿越感,把沉浸式體驗拉滿,讓顧客在一種高文化密度的空間裏,獲取獨特的用餐體驗。
時下,打造飲食消費新場景已然成為行業改善消費體驗、驅動消費增長的共識。在吉安後河世界十三埠北岸的好久不見民謠吧,顧客在帳篷內打卡一線江景,聽一首民謠、喝一杯咖啡,享受都市慢生活;在南昌朝夕天臺火鍋店,傳統火鍋場景延伸至戶外天臺,食客在星空下圍爐涮肉,感受自然與美食的雙重治愈。
今年以來,順應市場新變化,非遺美食、地標美食、星空美食等新場景不斷涌現,在改善消費體驗的同時,也激活消費意願,打開新的流量入口,為餐飲消費注入全新動能。
撫州文昌裏歷史文化街區內遊人如織
把脈市場變化掘金新賽道
傍晚,暑氣未消,不少食客已經在南昌打平夥·鮮辣小炒店外等候就餐。店內三五人一桌,新鮮出爐的辣椒炒肉、黃豆辣雞爪等菜品香飄四溢,升騰的鍋氣躥入鼻腔,交織成一幅夏日市井生活圖景。
隨著南昌旅遊熱度的持續攀升,這家主打江西小炒的品牌店吸引無數本地市民和外地遊客前來嘗鮮。江西小炒通常採用爆炒、燜煮的烹飪手法,口感濃郁,性價比高。作為餐飲領域的“網紅”品類,近年來江西小炒持續火爆,成為不少上班族心中的“下飯神器”。
根據紅餐産業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4年抖音平臺相關話題視頻播放量破億的餐飲熱門賽道超15個,江西小炒位列其中,話題視頻播放量超10億次。江西小炒連續18個月門店增長超45%,營業額同比上漲達68%,成為當之無愧的餐飲現象級IP。
據涂國華介紹,以往,江西小炒以粗放經營的夫妻店為主,多為“江西小炒”“江西大眾小炒”“江西土菜館”等街邊小店;近年來,一些連鎖品牌也積極入局,如辣小鮮·南昌大排檔、藍邊碗·南昌燒菜館等,帶動門店客流顯著增長。
隨著大眾消費理念的轉變,消費者在強調性價比的同時,更加追求品質化、個性化、多樣化,眾多商家敏銳捕捉新需求,競逐新賽道,不斷在細分領域引流掘金。
不少餐飲品牌門店瞄準創意菜、節氣菜、老年餐、養生餐、親子餐和文化主題餐飲等細分賽道,紛紛推出特色菜品、主題宴和餐飲首店。一些在社交媒體上走紅的“爆款單品”“網紅名店”,也帶動細分市場持續繁榮。
與此同時,線上餐飲消費也迎來高速發展期。城市裏,隨處可見的送餐大軍見證了線上消費的活力,年輕人指頭輕輕一點,美食片刻送達。餐飲消費早已突破實體店就餐的空間限制,成了隨時發生、想吃就有的時尚生活方式。
點餐輕輕一劃,送餐臨空可達。在上饒萬力時代商場指定泊位上,一架載著漢堡、咖啡的無人機升空,10分鐘後平穩降落在江西師範大學數字産業學院廣場,收貨人順利取走自己點的外賣。
當舌尖“吃法”遇上高科技“玩法”,人間食事變得有趣又便捷,也給線上餐飲消費帶來了新變數。
南昌紫荊夜市滿是用餐的消費者 供圖《當代江西》雜誌
跨界融合重塑“舌尖體驗”
在贛州市章貢區,市民張先生和家人在萬達廣場用完餐後,使用消費券享受了50元餐飲券抵扣優惠。今年7月,章貢區發放新一輪餐飲零售券,為消費者送去“舌尖上的優惠”。
去年6月,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鼓勵培育購物消費新場景,推動購物消費多元融合發展。今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西省提振消費行動方案》,提出了擴大餐飲消費的具體指導性意見。
江西各地紛紛出臺配套措施,大發消費券、上新美食節,加碼政策供給。真金白銀的政策澆灌和地方政府的策劃牽引,進一步燃旺街頭巷尾煙火氣,催熱團餐、外賣、快餐小吃、餐飲新零售等餐飲消費業態。
在消費利好持續加碼的環境下,餐飲行業及時更新思路,找準流量風向,積極借勢生長,在跨界共生中尋找新的增長空間。
有細心的消費者發現,在南昌天虹購物中心(地鐵大廈店)負一樓的天虹超市入口區域,多出了一個超市食堂。午餐時段,食堂內圍滿了人。實惠的價格吸引了許多逛超市的市民前來就餐。
超市內嵌食堂、機器人炒菜……餐飲業嘗試跨行業、跨品類及跨場景的“混搭”經營,正在深度重塑“舌尖上的體驗”。這場“混搭風”給行業帶來新意的同時,也為消費者的便利消費提供了新選擇。
時下,各地夜經濟的繁榮也為餐飲消費提供了更廣闊的時空環境。
在鷹潭上清古鎮,小吃一條街裏總是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人們逛完龍虎山景區,在這裡遇見味覺“食光”;在撫州文昌裏歷史文化街區,遊客看一場《尋夢牡丹亭》,聽一曲採茶戲,吃一桌特色美食,悄然治愈一天的疲憊。餐飲與文旅的深度融合,為“舌尖消費”打通了穩定的流量通道。
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袁駿認為,隨著傳統餐飲增長空間收窄,跨界融合將成為餐飲業的下一個增長點,“餐飲+文旅”“餐飲+娛樂”“餐飲+體育”等將為行業注入新活力。
在袁駿看來,當餐飲與娛樂、休閒甚至科技的界限在融合中消融,模式創新催生更優質的內容供給,一個更具韌性、更有溫度的美食消費格局,將撐起餐飲增長曲線不斷上揚。(文 李寶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