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晚,江西撫州黎川五一健康公園燈光璀璨。“大地流彩・黎明山川”農行杯2025江西省和美鄉村籃球賽開幕式在此啟幕。全國70余家主流媒體、100多個新媒體平臺同步直播,線上線下觀眾共同見證了一場融合紅色基因、産業活力與鄉土情懷的鄉村狂歡。
“大地流彩・黎明山川”農行杯2025江西省和美鄉村籃球開幕
本次活動由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江西省體育局、江西廣播電視臺、撫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由農業銀行江西省分行協辦,由撫州市農業農村局、撫州市教體局、黎川縣委和縣政府、江西廣播電視臺公共·農業頻道、江西省籃球協會承辦。
全民參與:一座城的熱情共振
開幕式以科技感十足的鐳射創意秀《黎火燃川,紅贛鄱》開場。原創音樂與舞蹈將光影變幻、白獅神韻、陶瓷窯火與籃球律動深度交融,織就黎川“蘇區紅、産業紅、奮進紅”的古今畫卷,奏響江西鄉村文化自信的強音。
開幕式錶演
東道主黎川全城總動員:機關食堂變身“球迷驛站”,提供免費餐飲暖胃暖心;“賽事直通車”招手即停,無縫銜接主會場與德勝農墾小鎮等分會場;戶外大屏實時滾動賽況,市民抬眼可見。手持“賽事美食地圖”的遊客穿行古街,品嘗爽滑水粉、香甜灌芯糖,在非遺美食中品味千年古城的煙火人間。
方陣巡禮:産業與文化的立體畫卷
入場儀式上,黎川以“流動的盛宴”展現鄉村振興圖景:國家級非遺白獅方陣率先登場,流光溢彩間傳遞“無神不醒獅,無心不贏球”的精神;由136家陶瓷企業組成的産業軍團方陣,攜年産值117.8億元的“黎川製造”亮相;油畫大師方陣以“出逃的油畫”概念,呈現黎川從無到有打造6億元油畫産業的奇跡;身著六七十年代裝束的農墾知青方陣,騎著28自行車穿越時空,致敬2000余名上海知青在德勝關墾荒造田的“小上海”記憶。
入場式
12支參賽球隊依次亮相,盡顯江西各地風采。南昌市新建區隊帶來煌上煌鹵品等美食,口號盡顯英雄城氣魄;九江瑞昌市隊展示“一枚蛋”等七大産業成果,凸顯農業標杆實力;景德鎮樂平市隊融合古戲臺文化與蔬菜産業,傳遞“為瓷而戰”信念……東道主黎川隊則憑陶瓷煲、油畫等百億産業喊出“球場‘煲’第一”的壯志。各隊口號鏗鏘,地方特色與體育精神激情碰撞。
入場式
紅色基因:革命精神的當代迴響
作為著名紅色蘇區縣,黎川是中共閩贛省委、省革委、省軍區的誕生地和紅七軍團的創建地。開幕式上,紅土地的紅色記憶被深情喚醒。開國上將宋任窮之子宋京波現場講述父親在黎川的戰鬥故事,並捐贈蓋有宋任窮名章的傳記。“革命先輩在艱苦歲月中保持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精神,今天的村BA正是這種精神的延續。”宋京波的發言引發共鳴。
捐贈現場
隨後,原黎川知青、上海市人大代表、全國道德模範、“上海老娘舅”柏萬青登臺,回憶在德勝關墾荒的青春歲月。“這裡的山水沒變,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她的講述令觀眾動容。柏萬青現場抽取幸運觀眾,送出黎米、鹿茸菇等農産品禮包,傳遞“全民共享”的溫暖。
柏萬青(中)回憶在德勝關墾荒的青春歲月
創新賽制:懸念與激情的雙重博弈
本屆賽事創新設置“逆襲時刻”環節:每隊5名隊員(罰中得1分)、1名教練與2名領隊(罰中得2分)參與罰球,得分計入上半場總分。這一規則為比賽注入變數,懸念陡增。
比賽瞬間
揭幕戰在撫州黎川縣代表隊與吉安吉安縣代表隊間打響。球員氣勢如虹:發球精準、運球靈動、傳球默契,飛身撲救與激烈拼搶點燃全場;躍起投籃的弧線劃破夜空,攻防轉換火花四濺。關鍵時刻,“逆襲時刻”的罰球成為轉捩點——一記定乾坤的命中逆轉比分,引爆全場歡呼。最終黎川縣代表隊以67:65險勝對手,贏得開門紅。
比賽瞬間
本次賽事在省內“體育+文旅”項目中實現多項創新:首次將球場轉化為沉浸式展示載體,運用鐳射投影、裸眼3D技術打造立體視覺體驗;轉播中創新應用高速攝影回放技術,呈現更細膩比賽細節,推動體育賽事與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與技術升級。
全民狂歡:從賽場到生活的深度滲透
除主會場激戰,德勝農墾小鎮分會場同步上演“知青籃球夜”,復刻當年知青的體育生活;黎川市民廣場大屏前,數百名市民組成“第二現場”,與球員同頻共振。短視頻徵集活動上線即熱,點讚滿108兌換農産品的規則,吸引廣泛參與。扣籃表演、貴州侗族歌舞《四季勞動歌》、國際友人學方言打CALL等環節穿插其間,賽事成為多元文化交融平臺。
現場互動
“江西村BA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鄉村振興的聚能環。”中共黎川縣委書記鄭錦鋒在歡迎辭中表示,賽事將推動“體育+文旅+産業”融合發展,讓“四融一共”理念落地生根。
現場觀眾
當晚開幕式全網觀看人次及總傳播量超7260萬。網友紛紛留言:“江西村BA,絕了!人擠人,超燃!”“打球的拼,看球的嗨,這才是鄉村該有的樣子啊!”(文/圖 楊洛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