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爭資爭項及投融資政策研討會”在南昌召開。此次會議匯聚地方政府、平臺公司、科研機構等各界代表,聚焦國家政策解讀與實操落地,為江西縣域破解“項目謀劃難、資金需求大、籌資壓力重”等難題建言獻策,為全省高品質發展奉獻智慧和力量。會議由江西省諮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咨集團”)指導、江西省江咨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主辦。
“爭資爭項及投融資政策研討會”在南昌召開 供圖 江西省江咨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一扇窗口:從政策解讀中搶抓發展機遇
政策如航標,指引發展方向。研討會上,權威專家對國家政策的深度解碼,為與會者打開了進一步了解“國家政策與地方實踐銜接”的清晰窗口。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原巡視員胡恒洋以《利用好國家支持政策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為主題,結合自身深耕農業政策與重大項目研究的經驗,將抽象的政策文本轉化為可落地的實踐指南。他指出,鄉村振興作為國家戰略支點,已形成覆蓋産業扶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三大領域的“政策圖譜”。“沒有項目就是空談,投資跟著項目走”。地方承接政策紅利的關鍵在於“項目要與國家規劃同頻共振”,這一解讀為地方跳出“等政策、要資金”的被動思維提供了思路。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吳亞平聚焦《中央預算內投資和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政策要點與項目申報》,從實操層面解讀國家投融資“政策工具箱”。他指出,要精準匹配政策導向,如超長期特別國債需突出“戰略性、公益性、基礎性”;要嚴守合規底線,建立資金使用臺賬,避免“重申報、輕實施”。
權威專家對國家政策的深度解碼 供圖 江西省江咨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一場對話:在思想碰撞中凝聚發展共識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此次研討會不僅有權威政策解讀,還有“實操案例分享+互動答疑交流”的深度對話環節,交流實操經驗、剖析典型案例,為各地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模板”,既掃清理論“盲點”,又破解實踐“痛點”,讓“用好政策、幹實項目”的共識在思想碰撞中凝聚。
案例分享環節中,江西省江咨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繼軍圍繞《地方政府存量資産盤活及政府隱性債務的規避》,針對地方財政痛點提供解決方案。面對財政收支壓力等挑戰,可以通過“化債+盤活+轉型”路徑,用好國有資産,優先選擇資金自平衡項目,通過市場化治理增強企業“造血”能力,避免新增隱性債務。江西省江咨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專家張馳則聚焦《專項債3.0時代下的項目謀劃》,給出項目儲備建議。各地需圍繞“十五五”規劃、民生短板,建立本級項目儲備庫,謀劃“符合國家投向、申報要求、行業標準、地方實際”的項目。
活動現場 供圖 江西省江咨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在交流互動環節,參會者圍繞“縣域如何申報超長期特別國債”“存量資産盤活中公益與收益平衡”“專項債資金規範使用”等方面提問,專家現場答疑解惑,政策制定者、執行者與研究者的面對面交流,讓實操困惑逐一化解。
一曲華章:讓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效益
當前地方發展面臨共性挑戰,江咨集團作為省級專業諮詢平臺,近年來為全省40余個縣區在新質生産力佈局、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振興、農田水利、城市更新、設備更新等領域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協助各地爭資爭項金額突破100億元。“舉辦此次研討會,既是響應國家政策號召的具體行動,也是發揮江咨智庫平台資源優勢,服務地方發展需求的務實舉措。搭建起政策對接與經驗交流的平臺,幫助地方提高爭資爭項成功率,推動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實效。”江咨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柳習聰在致辭中説道。
聘任儀式 供圖 江西省江咨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研討會期間,江咨集團還正式聘請胡恒洋、吳亞平兩位專家擔任集團智庫專家。這既是對專家能力的認可,也彰顯了江咨集團服務地方發展的責任與擔當。從會場的思維碰撞到基層的實幹落地,從政策解讀到項目推進,在“十五五”規劃“編制期”與國家政策“黃金期”交匯的關鍵節點,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江西地方政企對接國家政策的“及時雨”,更是一劑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效益的“催化劑”。
盛會落幕,實幹啟程。當政策春風與智力資源在贛鄱大地相遇,必將催生出更多發展新動能。風起贛江,一路生花。江西各地正大力推動政策對接更精準、項目落地更紮實,奮力書寫高品質發展“江西答卷”。(文 鐘建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