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國網贛州供電公司:紅土地上育“青藍”
2025-08-29 18:26:1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震寰責編:魏寒冰

  八月的贛南紅土地捷報頻傳:在江西省“振興杯”電力監控系統網絡安全技能競賽中,國網贛州供電公司青年員工包攬個人冠亞軍、斬獲團隊一等獎;在2025年電力信息通信新技術大會上,該公司自主研發的“電力通信電源AI助手”從全國600余項案例中脫穎而出,榮獲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卓越案例獎,成為江西省人工智能領域唯一獲此殊榮的項目。

  兩項榮譽的背後,是國網贛州供電公司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的成果。公司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注重青年員工培養,推動員工成長與企業高品質發展同頻共振、相得益彰。

  “新兵”如何變“強將”

  “從理論課堂的知識輸入,到倣真平臺的模擬演練,再到實操現場的技能檢驗,每一道關卡都是‘練兵場’。”青年員工伍逸群在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他將自己的快速成長歸功於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推行的“體系築基+實戰淬煉”培養模式。

  該模式以提升市、縣兩級調度專業員工能力為核心,構建貫穿員工職業生涯的“跟蹤評價、分類培養、科學選用、多能應用”體系,為人才成長提供清晰路徑、廣闊平臺和堅實保障。其中,“實戰實訓”成為破局關鍵——中心首創上下級聯動的“倣真+實操”雙課堂,一方面借助DTS、數據網模擬實驗室等平臺,突破現實場景限制,開展“典型故障+極端工況”雙場景訓練;另一方面組織市、縣員工聯合演練、技能比武,通過日常練兵提升“秒級決策”能力。

  得益於此,一批優秀人才從這支經過體系打磨、實戰錘鍊的隊伍中涌現:2名青年員工入選省公司“青年人才培樹”工程,1人牽頭成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人獲省公司“青年五四獎章”,青年團隊主導的科技創新項目榮獲8項省部級及以上獎項並全部落地應用。

  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實踐是國網贛州供電公司人才培養工作的一個縮影。公司積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依託黃金、瑞金、龍南三大實訓基地,推動“通關式實戰培訓”覆蓋全專業領域,一批青年員工由入職“新兵”迅速成長為各自領域的業務“強將”。2024年以來,公司隊伍建設指標和隨機抽考通過率穩居全省前列。

國網贛州供電公司:紅土地上育“青藍”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829154322

國網定南縣供電公司青年員工登桿作業培訓現場

  打破專業壁壘實現“跨界”成長

  “220千伏五東線C相故障,測距4公里,無人機已自檢完成,正在執行自主靶向巡檢。”8月25日,國網贛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專責李永的電腦螢幕上,無人機自主靶向巡檢系統實時回傳現場影像。“以前需要等待系統發故障、運維派工單、無人機班組出勤,整套流程耗時長。現在系統自動推送故障坐標至就近無人機,還能自主規劃最優航線,故障研判效率提升至少70%。”李永指著螢幕上的巡檢軌跡介紹道。

  這項填補江西省無人機自主靶向巡檢空白的技術,源自一支“跨專業作戰”的柔性團隊。2024年4月,信通分公司員工張裕牽頭,依託信通專業技能大師工作室,聯合調度、運檢等多領域人才,僅用兩個月就完成了核心模組的開發與部署。

  近年來,國網贛州供電公司大力推行柔性團隊工作模式,組建7支覆蓋發展、設備、供用電等六大專業的科技創新柔性團隊,吸引近120人參與。為了讓創新更“接地氣”,公司出臺《數字化轉型區域協同推進工作方案》,劃分四個片區設立數字化區域經理,既解決基層實際問題,又培養數字化人才。

  “我們主動選派6名信通專業人才到其他團隊擔任‘數智化顧問’,吸納縣公司員工參與攻堅,既避免‘閉門造車’,又為基層培養技術骨幹。”國網贛州供電公司信通分公司負責人介紹。今年4月上線的“安全生産精益管控監督平臺”是公司數字化柔性攻關團隊的又一力作——由市縣兩級信通安監、供用電、生技專業22人組成的柔性團隊,歷時4個月實現了生産信息研判、風險管控監督、應急指揮三大業務的數字化升級。

  目前,國網贛州供電公司信通專業已培養出省公司高級專家、贛電工匠1人,省公司青年托舉人才2人,獲省部級及以上創新獎項17項。

國網贛州供電公司:紅土地上育“青藍”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829154340

國網贛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班班員通過無人機靶向巡檢系統開展線路巡視

  好機制撬動創新活力“開關”

  “小創新也能解決大問題!”在國網贛州供電公司,這已成為員工的普遍共識。為激發全員創新活力,公司將班組作為“五小”創新(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的“主戰場”,通過合理化建議徵集、全面品質管理等載體,讓一線員工的“金點子”轉化為推動電網發展的“金鑰匙”。

  2024年9月15日,國網贛州供電公司“勞模工作室聯盟”首場技術交流會舉行。來自調控、信通、運檢等8個專業的12個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齊聚一堂,展示了“電網故障智慧研判系統”“無人機巡檢數據中臺”等15項創新成果。此次活動還特別設置“師徒結對”環節,10名青年員工與省級技能專家簽訂培養協議,將“紅色匠心”傳承融入技術攻關。

  為讓創新者無後顧之憂,國網贛州供電公司建立“領航式”創新指導體系——由黨政負責人擔任第一責任人,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各專業創新,組建專家團隊專項幫扶,形成“統一領導、工會牽頭、部門配合、先進挂帥、職工參與、産業孵化”的協作機制,並推出“容錯+激勵”雙重保障,讓團隊敢闖敢試。優秀創新小組主創人員優先推選為年度勞模、工匠,創新成果納入評優評先加分項,真正實現“創新者有地位、有待遇、有發展”。近三年,公司累計發佈QC成果31項,在國家、行業、省級評選中屢獲佳績,《提高配電自動化終端遙控成功率》項目將參加第50屆國際品質管理小組會議(ICQCC)優秀成果發佈。

國網贛州供電公司:紅土地上育“青藍”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829154337

國網贛州供電公司“中國夢 勞動美”生産運動會檢修試驗專業技能競賽

  從“體系化育才”到“柔性化攻堅”,從“AI成果領跑”到“全員創新熱潮”,國網贛州供電公司正著力培養“能寫、能做、能想、能幹”的電力鐵軍,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贛州動能”。(文 劉軼群 楊臣君 伍逸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