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煥新江西·未來可期】南昌高新區:“寸土生寸金”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2025-09-16 15:23:4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震寰責編:尹紅燕

  近年來,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戰略佈局中,江西正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為雙翼,加速實現經濟轉型升級。作為江西省首個GDP突破千億的開發區,南昌高新區以其卓越的土地利用效益和産業集群優勢,成為“煥新江西”實踐中的一張亮眼名片。

  工業用地畝均營收2760.67萬元,單位土地稅收同比提升8.74%,規上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17.6%……2025年上半年,南昌高新區交出了一份紮實的“成績單”。這些數字不僅是經濟指標的體現,更是發展模式轉型、土地效能革命的重要標誌。在這片2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新區正以“寸土生寸金”的實踐,書寫著高品質發展的高分答卷。

  規劃引領,繪就集約發展新圖景

  “一江相臨、四湖相間”,艾溪湖、瑤湖等濕地資源為南昌高新區增添了獨特的生態底色。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如何激活土地的經濟效益?答案在於堅持規劃先行、綠色招商、區塊功能細分的發展路徑。

  從建區伊始,高新區就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推行産業準入負面清單,優先引進高附加值、低環境負荷的科技型企業。通過“三區一廊一帶五軸”的空間佈局,艾溪湖片區聚焦科技創新,瑤湖片區突出産業集聚,鄱陽湖片區則實現生態與文旅融合,形成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發展新格局。

  2024年,高新區對151家規上企業實施“畝産效益”綜合評價,通過稅收、營收、研發投入等多項指標對企業分級管理,激勵優質企業、幫扶落後企業,進一步釋放土地潛力。江西賽基生物便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通過盤活閒置廠房,企業年營收預計突破3億元,實現了“空間換發展”的精彩蛻變。

  集群轉型,啟動工業升級“雙引擎”

  産業集群化與數字化轉型,成為南昌高新區提升土地效能的兩大引擎。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高新區通過“政策引導+平臺賦能+生態協同”三管齊下,設立專項扶持資金,開展“出企培訓、入企問診”,幫助企業實現“小快輕準”式改造。金升電子工序成本下降75%,良良實業發貨能力達每日6萬件,弘益藥業核心産品日産能提升近3倍……一批傳統製造企業借助數字化實現“老樹發新芽”。

  而在産業集群方面,高新區以龍頭帶動、鏈式招商為抓手,推動電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製造、醫藥健康四大主導産業強鏈補鏈。如今,區內90%以上手機一級零部件可實現本地配套,形成“1小時産業圈”。全球每4部ODM手機中就有一部出自南昌高新區,每三部手機中就有一部使用這裡生産的LED閃光燈。産業集群的乘數效應,讓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出3.71億元的地區生産總值,土地集約水準在全國名列前茅。

  科創賦能,打造未來産業策源地

  科技創新是南昌高新區實現“寸土生寸金”的核心動能。近年來,高新區聚焦“4610”行動計劃,圍繞江西省“1269”行動部署,持續引入高能級科創平臺和重大科技專項。

  2024年,砷化鎵基紅黃光LED設備開發項目簽約落地,填補國內該領域技術空白;同年12月,太行國家實驗室江西創新中心落戶高新區,聚焦航空科技研發;2025年,瑤湖科學島一期即將竣工,南昌實驗室主體落成……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平臺正加速集聚。

  企業成為創新絕對主力。高新區實現“四個90%”——研發機構、投入、人員、項目均以企業為主體。全區研發平臺達412個,上半年企業研發投入66.5億元,同比增長14.4%,創南昌市第一。從北航江西研究院的三維CT設備,到絲科生物的“蠶絲接骨螺釘”,再到迅特通信的800G光模組,一批科創成果正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推動區域經濟由“汗水型增長”轉向“智慧型增長”。

  土地有限,創新無限

  南昌高新區用實踐印證了“高品質發展不是擴張規模的道路,而是提升效能的革命”。通過規劃集約化、産業集群化、發展數字化、動力科創化,這裡正走出一條“以畝産論英雄、以質效配資源”的新路。

  在“煥新江西”的宏大敘事中,高新區不僅是經濟增長極,更是發展方法論的新標杆。它告訴我們:真正的高品質發展,在於讓每一寸土地都承載創新、孕育未來。而這,正是江西邁向更加綠色、創新、高效發展的底氣與信心所在。

  未來已來,江西可期。南昌高新區將繼續以“寸土生寸金”的擔當,為江西乃至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注入持續動力。(文 汪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