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西報道(記者 鐘薇):10月10日,“輝煌‘十四五’ ‘贛’出新精彩”系列新聞發佈會之“十四五”教育高品質發展成就新聞發佈會召開。據悉,江西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各項指標總體達成,教育高品質發展邁出有力步伐,為“十五五”時期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立德樹人,紅色基因綻放時代光彩
“十四五”期間,江西思政教育守正創新,成果豐碩。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紮實推進以“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為主題的“大思政課”綜合改革,創新打造“思享薈”思政微課,並組織開展“牢記囑託強國有我 行走贛鄱感恩奮進”系列主題思政實踐活動,引導青年學生追尋領袖足跡,感悟思想偉力。
作為紅色熱土,江西的紅色基因傳承成效顯著。編寫出版的《紅色文化》系列教材榮獲首屆全國優秀教材基礎教育類一等獎。精心打造的“我的八一行”“我的井岡行”等紅色研學精品線路中,有5條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遊百條精品線路”,每年在贛參與紅色研學實踐的大中小學生累計超千萬人次。“誦讀紅色家書 講述英烈故事”巡演開展53場,被社會各界譽為“一堂流動的、生動的思政大課”。
教育普及,群眾教育獲得感持續增強
教育普及水準全面提高。2024年,全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1.95%、97.28%、93.95%、58.76%,較2020年均有顯著提高。
基礎教育供給公平優質。全省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5.04%,2025年學前一年免費教育惠及近40萬兒童。義務教育階段新增學位76.6萬個,建成一大批“家門口”的優質學校。縣中發展振興計劃有效提升了縣域高中辦學條件和水準。特殊教育和專門教育加快發展,保障機制更加健全。
高等教育佈局持續優化。江西飛行學院、江西職業技術大學等4所本科高校獲批設置,江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11所高職院校獲批設立,贛南醫科大學、江西水利電力大學成功更名。全省普通高等學校數量由105所增至117所,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由8所增至11所,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由14所增至17所,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數量大幅增加。
增效賦能,服務發展格局更加有力
全省新設本科、專科專業點與“1269”行動計劃契合度分別達到74%、77.8%,人才培養更貼合經濟發展。學科建設水準取得突破,全國高校第五輪學科評估B類及以上學科增加46.9%,並實現了“A+”學科的零的突破;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從19個增至61個,1個學科晉級前千分之一。高校研發投入年均增長超20%,獲批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126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累計立項近70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累計立項4800余項。
江西建設了32個省級重點現代産業學院,江西理工大學先進銅産業學院入選首批國家級現代産業學院。設立了48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4家省級卓越工程師學院,建立142個科技小院。南昌大學瑪麗女王學院、江西財經大學格裏菲斯數智學院獲批設立,實現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零的突破。“贛教出海”行動實施,省內高校與境外高校(機構)共建20個國際聯合實驗室。“留學江西”品牌影響力擴大,累計吸引109個國家近3萬名留學生來贛交流學習。
深化改革,教育發展活力有效激發
在基礎教育方面,江西全域推進優化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改革,優化整合80%農村小規模學校,有效解決了農村學校“小而散”“空心化”問題。在職業教育方面,出臺《江西省職教高考實施方案》,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平穩完成30所省屬職業學校隸屬關係調整。在高等教育方面,推進高校分類管理改革,制定“一校一策”建設方案,高校分類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綜合考核導向激勵作用更加明顯。
江西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每年約1萬名教師和校長參與交流輪崗,促進了師資優質均衡配置。同時,江西建成覆蓋全省千萬級學習者、總瀏覽量超4.1億次的江西智慧教育平臺,其資源、服務和管理的綜合集成有效支撐了教育公平與個性化學習,數字化賦能教育高品質發展效應凸顯。
展望未來,江西省教育廳表示將錨定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科學謀劃“十五五”教育強省建設路徑,持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貢獻教育力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