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千方百計穩就業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新期待
2020-07-27 09:25:34來源:遼寧日報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我省千方百計穩就業,密織兜底保障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新期待—— 築牢基石 幸福穩穩

  記者 關艷玲 徐鐵英

  上半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1元,超過全國平均水準,位居全國第八;人均消費支出為9624元,居全國第十。

  上半年,全省用於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1969億元,佔支出的75.9%,與疫情防控直接相關的公共衛生支出增長66.4%,與企業復工復産相關的商業服務業等支出增長31.9%,科學技術支出增長33.2%。

  從居民收入和消費水準中,可讀出我省的民生溫度。

  政府財政支出的構成,彰顯了遼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

  疫情期間,更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全力以赴保障基本民生”;

  “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和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兜住民生底線”;

  “要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切實把過緊日子要求落到實處”。

  ……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穩就業、兜底線、織密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築牢民生基石,為振興發展蓄積力量。

  穩住底盤保民生

  不用東奔西跑,家鄉就業最好。7月22日,盤錦市三區一縣的人社局局長客串網紅“直播帶崗”,短短兩個小時,8000多人上線圍觀。

  同一天,遼寧勝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生産線上,新招收的員工單麗正在分揀塑膠瓶,受疫情影響,今年她選擇就近就業,月收入可達4000元左右。

  面對疫情衝擊,我省用真金白銀、真抓實幹為就業托底,一系列降成本、減負擔、穩崗位、擴就業、優服務的政策措施牢牢穩住就業基本盤。截至6月末,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8.6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目標的51%;城鎮登記失業率4.3%,低於年度控制目標1.2個百分點。

  最為嚴峻、更為複雜,今年以來,疫情對就業的衝擊與原有的週期性、結構性、摩擦性等就業矛盾相互交織、同時出現。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吳松這樣解讀今年就業的“嚴峻”和“複雜”:一是城鎮新增就業同比下降;二是失業水準有所上升;三是吸納就業能力較強的二、三産業新就業人數減少,用工荒和就業難並存,企業吸納就業能力下降,地域間不平衡明顯。

  緩衝擊、解矛盾,根本就是保住企業、穩住崗位,如此群眾才能端穩手中的飯碗。

  援企穩崗、紓困解難,今年上半年,我省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密集出臺,僅省本級文件就出臺19個,條條含金,字字千鈞。政策不僅具有針對性,更具執行性,從明確政策對象、待遇標準、辦理流程,直至明確政策執行的時間點,倒排工期,督促政策落地落實。

  省政府出臺《關於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包括六部分26條,緩、減、免、降、返、補、提、延等多種手段齊發力。出臺《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若干舉措》,通過企業吸納用工、畢業生自主創業、升學入伍、基層招錄選聘、政府兜底安置等方式,打出一套促進高校畢業生儘快就業、順利就業的組合拳。

  就業政策更為“細密”,也更有“質感”。

  從企業、勞動者的實際需求入手,列出問題清單,逐一分析、逐一破解;梳理原有政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逐步完善。

  加大援企穩崗返還力度,我省不斷加力。延長政策實施期限,提高返還標準,降低政策門檻,加快審核審批速度,截至7月24日,全省為4.6萬戶企業核發穩崗返還資金26.9億元,穩定就業崗位345.2萬個。

  政策供給不斷,服務腳步不停。

  24小時保障用工,為102家重點企業配備的“就業服務專員”直接招聘員工4417名;點對點安排專機、專列、專車1779台次,累計運送農民工3.8萬人,幫助55.1萬農民工返崗復工;幫助3.5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疫情之下的這次就業大考,我省認真作答、按時完成。

  兜牢底線保基本

  從7月起,葫蘆島市建昌縣喇嘛洞鎮的張文明一家的低保金又漲了。

  疫情突發,但年初省政府工作報告作出的承諾依舊如期兌現。

  7月1日起,我省城鄉低保標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和上世紀60年代精簡退職職工生活補助標準同步提高。

  底線刻度,決定民生溫度。

  我省科學制定工作方案,合理測算提標額度和資金需求,採取有效措施,保障資金足額到位,讓困難群眾按照新的標準如期領到保障金或補助金,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困難群眾手中。

  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才能把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讓民生保障的大網織密、兜牢。應對疫情,我省以更有力的救助扶持政策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優化簡化低保和臨時救助的審核審批程式,保證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及時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的人員及時納入救助範圍,發放防疫物資,補助臨時救助金,開展關愛幫扶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

  我省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力度,省財政籌措資金23.6億元,為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財政支持。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推動産業扶貧、落實醫療扶貧措施……我省提出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和政策,並制定“作戰圖”和時間表,堅持收入超過脫貧標準和“兩不愁三保障”加飲食安全有保障的綜合標準,向如期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發起衝鋒。

  幫失業者渡過這道“坎兒”,才能讓他們再就業、敢創業。我省強化失業保障,為17.3萬人發放失業金10.5億元;為失業人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5278萬元;失業補助金領金期限統一為6個月,階段性擴大失業農民工保障範圍。

  民之所願,施政所向。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更要努力辦好。

  養老金是保障生活的“錢袋子”,生活有保障,日子才更有希望。“養老金每月又漲了127元。”瀋陽市退休人員孔德清的笑意掠過臉龐。

  今年是我省連續第16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第5年同步調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總體調整水準為2019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惠及全省800多萬名退休人員。

  保民生,最直接的就是保障好老百姓的“一日三餐”。

  我省促生産、暢流通、穩物價,老百姓米袋子足、菜籃子豐,各類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各類生活需求得到滿足……

  一項項保民生舉措精準發力,民生的保障網織得更密更緊,穩之基也變得更加牢固。

  只增不減提品質

  瀋陽市鐵西區68歲的付艷今年成了“追花族”,穿上紅裙、綻放笑容,在花海中擺個造型,發到微信朋友圈曬一曬,成了她的日常生活。

  相比到景區打卡的遊人,家住渾河邊的韓先生更能感受生態改善給生活帶來的美好,“渾河兩岸建設得越來越有樣兒,今年新修了親水木棧道,晚飯後溜達一圈兒,讓人心曠神怡”。

  數據是對“心曠神怡”最精準的注解。截至6月末,全省優良天數達142天,同比增加3天,優良天數比例為78.0%,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濃度範圍為33—53微克/立方米,平均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2%。

  越來越優的生態環境,是遼寧著力提升民生品質的一個縮影。疫情使經濟發展放緩了腳步,但遼寧增加民生福祉的步伐並未減速。精打細算管好“錢袋子”,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今年上半年,全省用於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佔總支出的75.9%,每一筆錢都花在刀刃上。

  辦好民生實事,是群眾的企盼,更是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切入口、著力點。矛盾不出村,全省已有10945個村建成“村民評理説事點”,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説事、議事、調事;健全縣、鄉、村寄遞物流體系,今年底全省80%的行政村就可實現快遞進村;申領失業保險金網上辦,手機掃碼就能就醫購藥,公共服務建起線上高速路……

  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隨著群眾需求的增加,民生服務更需提檔升級。一位社區幹部感慨頗深:“滿足民生需求,民生服務不能僅是補短、追趕,更應揚長、領跑。”

  不僅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民生服務品質更是節節攀升。從我能為群眾做什麼,轉變為群眾需要我做什麼,民生服務也踏上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節拍。

  生態、健康、文化、休閒,樣樣不落;推進綠色工程、增設運動場館、讀書節、夜經濟,個個精彩。

  承載民心,充滿溫情,遼寧邁向全面小康的步伐更堅實有力。在瀋陽,地鐵10號線開通後,瀋陽地鐵劃出了漂亮的“雙L”線,居民出行更便利;登上“千山號”文化旅遊觀光列車,遊客從瀋陽出發,在乘降站直達景區,享受“上車休閒娛樂觀美景、下車遊山玩水品人文”的一站式服務;養老社區、“候鳥式”養老、智慧養老……養老新模式、新産品在全省各地上線,讓群眾不僅老有所養,更老有所樂。

  民生是發展的初心,更是發展的不竭動力。堅守民生底線,回應群眾期待,增加民生福祉,遼寧正在書寫一份更加溫暖、更加幸福的民生答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