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驚喜到震驚!95後支教老師和鄉村學生的“科技”碰撞
2020-11-12 15:45:34來源:北國網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老師,下節課要講鳥兒怎麼飛嗎?”

  課間,雲南騰衝市界頭鎮中心小學一位一年級的小學生“逮住”了楊惠老師,睜著大眼睛問。

  楊惠老師的課與眾不同。上課會從鳥兒怎麼飛講到飛機的故事,會帶他們摺紙飛機然後拿到操場上放飛。他們很喜歡楊惠老師。

從驚喜到震驚!95後支教老師和鄉村學生的“科技”碰撞

► 圖為孩子們體驗放紙飛機

  楊惠也很喜歡學生們。學生迸發的創造力是她的“快樂源泉”,她常常感嘆“娃娃們太會整了”,半天都能保持“嘴角上揚半永久式微笑”。

  楊惠走上講臺才不過1個多月。今年6月,剛剛從廣州暨南大學醫學院畢業的她決定成為中國平安和美麗中國共同派遣的一名支教教師。

  這位非師範出身的講臺“新鮮人”順利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變,又很快出教學效果,得益於中國平安的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2019年,中國平安聯合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髮起“AI不孤讀——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項目面向全國1000所鄉村學校捐贈教材、教具和實驗包,支持學校開展科技素養課程,讓農村學生也能享受優質科技教育資源。

  今年,界頭鎮中心小學首次開展科技素養課,楊惠8月底到校,就接受了校長的委託,成為該校首位科技素養老師。

  “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老師,快看,那裏有彩虹!”

  童聲落下,剛走出教室的楊惠應聲抬頭,一道彩虹盡現眼前。她開心極了,一天的疲勞一掃而空。

  這是開課前的週日傍晚6點多。上午10點,她一個人鑽進教室佈置場地。

  教室的課桌椅被重新排列,組成小組圍坐的形式,方便同學們小組討論、合作。多餘的桌子整齊地圍著教室排列,擺上書本。最赫然醒目的當屬黑板上的藝術字體“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周邊還圍繞著一些小圖像,分別代表著本門課的五大板塊: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智慧製造、航空航天、農業科學。

從驚喜到震驚!95後支教老師和鄉村學生的“科技”碰撞

► 圖為孩子們的科學課教室

  “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是教材裏的一句話,也是楊惠所確立的課程目標。她了解到,這所學校的大多數學生都來自周邊農村,因為離家遠,許多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住學校。她想讓農村的孩子們也能有科學敏感,開學第一課就能記住這句話。

  五年學醫生涯、數不盡的醫學實驗,“尊重科學”、“依據事實依據”、“實驗探究”早已成為楊惠大腦思維的一部分,但備課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一至六年級的課程都要上,課程繁重,知識點繁多,許多知識點也是學醫的楊惠沒接觸過的,比如機器人、航模等,邊學邊教是常態。

  平安提供的線上教學資源成為一個好幫手。楊惠備課前先看看平安“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公眾號上的公開課,思路就會清晰很多。她還加入了“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的微信交流群,群裏定期分享各種直播資源,各地老師也喜歡在群裏交流教學心得。平安還邀請了中科院專家及相關專業頂尖大學教授,定期在“三村暉”平臺上直播科普課堂,豐富線上學習資源為一線教師提供教學支持。

  除了常規師資培訓外,對於課程開展特別突出且具有示範意義的學校,平安還計劃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選取15所科技示範學校與其結成1對1幫扶形式,通過“雙師課堂”智慧教學設備,共同開展科技素養課。

從驚喜到震驚!95後支教老師和鄉村學生的“科技”碰撞

► 圖為孩子們參與課堂製作

  用科技智慧加速城鄉教育一體化是“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的初心。2019年10月,平安在雲南昆明對近200名鄉村校長進行科技素養課程培訓,當時雲南省科學教育研究院教研員席學榮曾心痛地説:“雲南是全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我們雲南的孩子呢,連一個種子發芽的實驗都沒有!”

  在楊惠的課堂上,孩子們第一次做起種子萌發的實驗。界頭鎮土地肥沃、植被豐富,被譽為“花園盆地”。楊惠索性拋開課本用濕紙萌發種子的方法,直接帶孩子們到校園裏挖土,用新鮮土壤孕育種子。三年級的孩子玩得不亦樂乎。

從驚喜到震驚!95後支教老師和鄉村學生的“科技”碰撞

► 圖為孩子們埋下的種子

  “答案沒有對錯”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楊惠讓孩子們組成小組,進行項目制學習。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們吵吵鬧鬧,高年級的孩子們各有想法,但都很喜歡分組學習的方式。

  更讓楊惠驚喜的是,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當中學會了自己解決問題。

  上完六年級“現代農場”項目第一節課,一位同學跑來楊惠提出“想要換組”,因為組內同學都不參與討論。第二節課下課後,他的主意變了,又跑來跟楊惠説:“老師,我不換了,我們組挺好的”。

  原來,這堂課的小組任務是畫農場設計圖,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各種各樣的想法都迸發出來,這個小組也不例外。這位“想要換組”的學習積極分子感受到了“我們組已經團結起來了”。

從驚喜到震驚!95後支教老師和鄉村學生的“科技”碰撞

► 圖為孩子們在課堂上參與實踐製作

  楊惠開心極了,同時感觸良多,她在手機便簽裏如下記錄:“看到他們在一起做感興趣的事情的過程中,能學會包容他人,學會溝通合作,學會看著別人和自己的變化。而且這種轉變發生得這麼快,再次堅定了我的一個觀點:在開心快樂的氛圍中,最容易長出美好的東西。”

  在後面的模型製作課上,學生們個個化身能工巧匠,將奇思妙想變成“落地成型”。有的小組設想在現代農場里加入篝火晚宴,於是用塑膠瓶和木棍搭起了一個篝火模型;有的小組給農場安排了一個長得像胖冬瓜的保安;有的小組給農場引入了無人機;有的小組的大棚種植聲稱與外星人合作,“裏面是太空種子栽培的蔬菜”……

  面對五花八門的創意腦洞,楊惠起初是“驚喜”、再“驚訝”,最後是“震驚”,她笑稱“自己絕對做不出來”。她並沒有用成人的眼光干預這些創意,而是盡可能地給予空間,鼓勵學生想像、探索。

  一開始,學生還會習慣問“老師,這個答案有對錯嗎?”後來都不問了,都放開腦洞投入創造。因為楊惠老師從來沒有用“對”和“錯”來指導、評價他們,也從來沒有給他們打過分。

  強調動手,用項目化、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打通課本知識在現實生活的運用,是平安“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最大的特點。這種教育模式在國內具有領先性,類似于國際上的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鄉鎮孩子也能“邊學邊玩、邊玩邊學”了!

從驚喜到震驚!95後支教老師和鄉村學生的“科技”碰撞

► 圖為孩子們在建造房子模型

  下課鈴響後,許多小組還在討論、做模型不願下課,其他班的學生都跑過來好奇圍觀。這時候楊惠才會裝出一副“嚴肅臉”,讓其他學生“別亂動”,保護著學生的成果。

  “老師只是引導者、陪伴者”

  與高年級相比,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更需要鼓勵和陪伴。她不喜歡那種高高在上的“教師姿態”,她理想中的師生關係是平等的。

  當楊惠給二年級學生展示3D列印筆時,他們興奮極了,兩眼放光,但真正要他們小組討論、具體實施時,許多小組都不知從何開始。有位小男生怯生生地説:“這是高科技,我不會。”

  鄉鎮孩子們的畏難心理,楊惠特別能理解。她小時候在甘肅農村老家上過學前班,小學到城裏讀書,後來又轉學到另一間好的學校。不同教學條件、教育環境對人成長的影響,她深有體會。農村孩子很少科學課程,也缺乏課外拓展視野的機會,畏難心理的背後是自卑。

  她想到的教學方法是“化繁為簡”,將“高科技”項目分解成一個個小步驟,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她先是引導組內的每位成員用3D列印筆畫出一個簡單的幾何圖形或字母或數字,再讓小組綜合各位成員的畫作,討論、設計一個小挂件,最後再用3D列印筆製作出來。結果,各小組製作出的小挂件都很精美,出乎她的意料。有了初步成果,孩子們收穫了信心,開始願意嘗試做更有難度的立體物件了。

從驚喜到震驚!95後支教老師和鄉村學生的“科技”碰撞

► 圖為孩子們使用3D列印筆製作模型

  “你可以的”,是楊惠的教學口頭禪。遇到內向、表達能力弱的學生,她總是摸摸他的肩膀,專注地看著他,耐心等他把話説完。

  楊惠稱自己也是從小敏感內向、表達能力弱,大學時期看了很多心理學的書幫助自我分析,後來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參加了一些實踐活動,慢慢鍛鍊自己。她相信“教育是一件滿懷希望的事”,這也是她選擇去支教的一個內在原因,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陪伴他人成長的教育者。

從驚喜到震驚!95後支教老師和鄉村學生的“科技”碰撞

  ► 圖為孩子們的成果展示

  平安集團一直陪伴著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早在1993年,在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的倡議下,初創不久的平安成立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組,開始落實希望小學建設項目,幫助失學兒童重返課堂。

  2018年,平安將教育公益升級為“村教工程”,在全國開展“4+1”智慧小學綜合建設行動,面向村小、村教、學生三個層面,實施立體化教育扶貧工程。此外,中國平安響應《“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2019年攜手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正式啟動了“AI不孤讀---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截至目前,該項目已惠及全國17省1000所鄉村學校,受益學生超過30萬人。

  楊惠老師和她的學生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楊惠老師的科技素養課還在進行中,她已經向項目組遞交了申請,希望申請到一筆課程活動經費帶學生們參觀當地的造紙博物館,希望她帶著學生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