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河市鞍子山鄉山海豐村村景 攝影 楊少明
得益於村容村貌的提升,金普新區石河街道石河村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觀光 攝影 金農
村民參與村莊清潔行動 攝影 達農
初冬時節,走進距莊河市50多公里的鞍子山鄉山海豐村,只見蜿蜒于全村的柏油路上一塵不染,村頭池塘清澈見底,農舍周邊看不到垃圾。“過去雞狗亂竄、臟水亂淌的場景早已沒有了,環境不比城裏差。”村民呂春鳳自豪地説。
山海豐村人居環境的變遷,是大連市持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2018年以來,大連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統籌城鄉環境協同發展,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文明工程、基礎工程推進,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全部按時保質完成,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垃圾整治 戶戶分類有章法 屯屯都設保潔員
12月10日7點多,莊河市大營鎮新房村大個嶺屯的保潔員劉傑推上保潔自行車,開始了每天的工作。自行車的后座兩側挂著兩隻用來盛放垃圾的編織袋。
每經過一戶農家,他就把車停下來,在房前屋後東瞅瞅西看看,尋找散落的垃圾。
“今兒收穫不多。”在近兩個小時的巡查結束後,他指著兩個癟癟的編織袋笑著説,“俺這屯子的人垃圾分類意識老高了,根本不用我操心。”
劉傑説,村民現在對“五指分類法”運用得很嫺熟:蔬菜的殘葉剁碎了喂雞鴨;菜根子放在發酵池裏當堆肥;剩菜剩飯喂豬;建築垃圾被當作墊坑材料用;可回收的垃圾,攢夠了賣掉。對於農藥瓶子等有毒有害垃圾,保潔員會定期到各家各戶收集,運到村裏,村裏再統一交給鎮裏,最後由市內的一傢具有處理能力的環保公司集中收走做無害化處理。
“以前一到冬天,屯子裏很多樹上就會挂著一片片塑膠布,實現垃圾分類後,屯裏環境真是大變樣了。”劉傑本人也因工作出色,連續兩年被評為鎮一級保潔員,除去大連市發放的補助金外,每年還能拿到鎮裏發放的4000元獎勵。
大營鎮主管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副鎮長郝增榮告訴記者,和大連市其他鄉鎮一樣,按照上級部署,大營鎮從2018年9月開始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屯,屯幹部包街,黨員包戶,全鎮先後7次挨家挨戶動員,耐心宣講,手把手指導,現在垃圾分類觀念在全鎮8個村的村民中已經深入人心。
農村人居環境要實現真正改觀,垃圾治理是首要任務。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農村人居環境三年行動決策部署,大連市專門出臺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施方案》,提出探索可借鑒、可複製的治理模式,促進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分類化、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為此,大連市建立縣、鄉、村三級“一把手”抓垃圾治理的聯動機制,將生活垃圾治理與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同研究、部署和考核。
為建立垃圾治理長效機制,大連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構建農村垃圾治理常態化保障體系。推進“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置體系建設。落實保潔員補助政策,建立村莊保潔長效機制,2017年以來,累計撥付村莊保潔經費1.9億元,配備保潔員8314人,達到每306人配備一名保潔員標準,基本保證屯屯有保潔員。目前,村莊保潔體系和監督、評價、考核體系已全面建立;全市配置各類垃圾收集容器6.2萬個、收集轉運車輛3246輛,建成中轉站51座,規劃建設暫存點12個、低溫熱解處理設施13套,垃圾處置體系已覆蓋全部行政村。
廁所革命 實施農廁大改造 村民參與熱情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農村的廁所改造工作,多次在考察中作出重要指示。全國各地積極響應,一場“廁所革命”在全國也在大連同步展開。
“村民參與的熱情很高,全村前後大幹100多天,到5月末,697戶全部用上了無害化廁所。”瓦房店市永寧鎮永寧村黨總支書記王長林對記者説。
那段時間,永寧村“兩委”班子7個人,每天在工地上辦公,平均每天工作十二三個小時,夏天甚至達到十七八個小時。最忙碌的時節,永寧村雇用了30多名施工人員,分成7個小組在全村多戶人家分頭施工。這種工作法,每天能保證六七戶新農廁竣工。
從2018年10月開始,這種熱火朝天的改廁場景,在大連農村各地隨處可見。
為有力有效有序推進廁所改造各項工作,大連建立起政府推動、部門協作、全民參與、城鄉統籌的工作機制,出臺了一系列規劃方案,指導實施進程。
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大連市要求各地嚴格遵守政府採購程式和有關規定,確保改廁産品標準和品質。對新農廁的建造、設計、品質、選址等,大連市制定了統一標準,以確保戶廁無害化處理功能、使用壽命、舒適度等達到相關要求。為激發廣大村民積極性、主動性,以村為單位組織實施改廁且預算資金不高於200萬元的,可由村級組織以自建方式參與農村改廁工作。
大連市級財政對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和無害化衛生公廁改建進行補貼。具體標準為,農村無害化衛生旱廁內陸地區每座補貼3000元,海島地區每座補貼4000元;入戶水衝廁所改造每座補貼5000元。這意味著,農民改造廁所,基本上不用再掏一分錢。
為確保改廁品質,大連市開展6輪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建一個成一個,用一個滿意一個”。大連市還將改廁工作納入市政府督考體系和重點民生工程,倒排工期,挂圖作戰,2018年至今,共實施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30萬座、公廁59座,全市8個一類縣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全部超過90%。
永寧村村民陳桂華家是當地廁所改造最早的一批。説起新廁所,她讚不絕口:“地面鑲上了瓷磚,還粉刷了墻壁,裏面亮堂堂的,味兒沒有了,蒼蠅也沒了,你説我能不高興嗎?”
以前,住在城裏的孫子、孫女來做客,最頭疼的就是上廁所,也不願在她家多待,“自從新廁所建好後,他們來的次數明顯比以前多了。”陳桂華高興地説。
污水治理 因地制宜戰頑疾 污水處理有新招
一進入冬季,普蘭店區安波街道的兩個村級社區安波和楊屯的大小溫泉賓館就變得熱鬧起來,三五成群的遊客慕名來到這裡享受溫泉洗浴,而洗浴後的污水則順著管網排入附近的污水處理廠。
曾經,這裡每天産生的三四千噸洗浴用水讓街道倍感壓力。“周邊兩條河都有臭雞蛋味兒,水的顏色也難看。”説起幾年前的情況,街道主管環保工作的武裝部長徐生春直搖頭。
如今,街道有了日處理能力達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經過最近3年來不間斷的管網升級改造,68家大小溫泉賓館、兩個社區1萬多名村民日常産生的生活污水,全部通過管網被納入污水處理廠處理,實現高標準排放。
對於其他因位置偏遠無法納入管網的8個村屯,安波街道則按照大連市“宜聚則聚、宜散則散”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指導要求,結合農村戶廁改造工作,利用新型廁所設施的功能達到污水無害化處理目的。
農村污水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大連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中,大連市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則,根據不同村莊的人口數量、地形地貌、排水方式等,選擇適宜的治理模式和處理技術。
按照規劃,大連設定了城鄉統籌處理、村鎮集中處理、農戶分散處理3種污水處理模式,以實現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一是加快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推動鄉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二是對於人口居住集中、具備收水條件的村屯,鋪設管網,實施雨污分流,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三是對人口居住分散、生活污水不易統一收集的村屯,通過邊溝功能化整治,結合小型氧化塘、人工濕地等處理方式,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就地生態化處理,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後回用。
通過爭取上級投入、提高市縣財政投入傾斜比例、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等方式,大連不斷加大污水治理資金投入力度。2018年以來,積極爭取中央資金1.65億元,市縣兩級投入資金2.98億元,新增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的行政村52個,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58.7%。
大連還大力開展農村黑臭水體調查及治理,將村屯房前屋後有治理保護任務的微小河溝和微小湖塘納入河湖長制。特別是今年以來,將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內容,組織各涉農地區以人口密集區為核心開展全面排查工作,對於發現的農村黑臭水體,堅持“立行立改”原則,做到發現一處、消滅一處。截至目前,已整治完成農村居民聚居區房前屋後的各類小型黑臭水體173處,農村黑臭水體得到有效治理。
“穿衣”工程 綠化美化除舊貌 美麗鄉村尋常見
“我去過不少地方,不比不知道,哪也沒咱的石河東溝好。”金普新區石河街道石河村村民遲福瑾驕傲地説。
2018年,石河村結合大連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求,在對東溝開展村莊整潔行動過程中,投資400萬元對沿村主路的104戶院墻進行改造。村裏為農戶免費建起了青瓦白墻的門樓,並安裝古色古香的木質大門。農戶門外的大路兩側,還種上了薔薇和月季、栽上綠化帶。
20多家農戶看到了商機,發展起了農家院旅遊。每年近70萬人的客流量,讓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充滿勃勃生機。遲福瑾是當地較早涉足農旅的村民,他開設的田園農家院在當地小有名氣。他真切感受到良好的村容村貌對農家院發展的促進作用,好環境也是老百姓致富的一塊敲門磚。
村容村貌提升被稱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穿衣”工程。
“穿衣”之前須“凈身”。從2018年開始,大連市每年都要推出數輪聲勢浩大的全市性村莊清潔行動,分別在春節、國慶等時間節點,針對農村垃圾沉疴開展清潔行動,以“三清一改”為主要內容,即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村內塘溝、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産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
與此同時,大連通過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提升美麗宜居品質。新建通屯柏油路800公里,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實現有條件的自然屯全部通柏油路目標。落實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主體責任,實施路基整修2萬公里、路面改造1700公里,修復病害路面17萬平方米,新補植綠化500公里,農村公路列養率、等級公路養護覆蓋率、宜林路段綠化率全部達到100%。
爭取中央資金6190萬元,市縣鄉配套資金9000萬元,實施33個“美麗鄉村”建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大道路硬化亮化項目財政獎補力度,實施村內硬化路900公里,安裝維修太陽能路燈10895盞,群眾出行條件進一步改善。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惠民、因地制宜,大力推進綠道花街建設。大連市財政累計投入“四旁”植樹資金1.93億元,實施綠化宜居森林鄉村300個,完成農村“四旁”植樹1076萬株。21個鄉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國家森林鄉村”稱號。
大連還通過庭院整潔提升村容村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舉辦評比競賽、宣傳推廣等活動100余場,評選出市級以上“美麗庭院”“整潔庭院”2457戶。通過評選活動,引導廣大農村婦女參與環境整治,形成一名婦女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多個家庭,多個家庭帶動一條街,村村庭院整潔的良好局面。
三年整治,風景這邊獨好。如今,行走在大連鄉村,移步則換景,處處有風光,生態宜居的環境成為百姓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文 楊少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