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中關村”:創新基因“帶土移植”
2021-05-18 09:47:43來源:瀋陽日報編輯:王巍責編:李勝蘭

  5月15日雖是週末,但瀋陽德瑞克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雪峰卻並沒有休息,公司目前承接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好幾個大項目,全公司上下都非常忙碌。“德瑞克”是去年入駐“瀋陽中關村”的一家本土企業。“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公司已由最初創業時的3個人,發展成為如今30多人的團隊,公司發展勢頭非常好!”陳雪峰興奮地對記者説。

  2020年1月17日,瀋陽·中關村智慧製造創新中心正式啟動。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中關村這一品牌,更是其平臺、理念、資源等專業化團隊“帶土移植”至瀋陽。

  “帶土移植”——在瀋陽形成協同創新發展的“類中關村”

  “德瑞克”是目前眾多入駐“瀋陽中關村”企業中的一家。作為一家本土剛成立不久的科技公司,“德瑞克”主要從事智慧工廠建設,智慧裝備研發等。去年9月入駐以來,“瀋陽中關村”自帶的創新基因,為德瑞克提供了很多的扶持和幫助。幫企業招聘、路演展示,讓企業儘快為業內所熟知……

  在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花海路上,一座建築面積1.58萬平方米,具備完善配套服務功能的高樓建築,就是瀋陽·中關村智慧製造創新中心。

  瀋陽中關村項目是中關村發展集團與瀋陽市政府共同打造的京沈對口合作標杆項目。2020年1月17日中心正式啟動運營,致力於引進工業互聯網、智慧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醫療、科技服務等五大主導産業。

  “北京研發,瀋陽轉化”,這正是瀋陽中關村項目的工作思路,正如瀋陽中關村信息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史玉珠所説,這裡並不是簡單地將北京的企業搬到瀋陽,而是培育創新的土壤,引進更多的“種子”企業,發揮中關村品牌、技術、理念、管理等創新資源優勢,共同在瀋陽構建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

  企業接踵而至——“我們負責陽光雨露,你們負責茁壯成長”

  歐洲最大的軟體服務公司法國源訊進駐瀋陽中關村,與寶馬合作延伸服務鏈條;北京中關村孵化的信互聯,將其東北區總部落戶於此,發揮農業大數據的相關作用,輻射東北開展業務……這一切,“瀋陽中關村”功不可沒。

  “我們是追隨著中關村的腳步,從北京來到瀋陽發展的。”農信互聯東北區域負責人云繼偉在接受採訪時説,自從入駐後,公司獲得了很多行業合作的資源,積極對接了很多客戶和項目。通過半年的發展,目前已初步建成“數據+電商+金融”三大核心業務平臺,以瀋陽為核心拓展東北三省的業務。記者了解到,瀋陽·中關村智慧製造創新中心自去年1月17日正式啟動,一年多來累計舉辦線上、線下活動70余次,邀請近600家海內外企業來沈考察,簽約項目70個,入駐企業40余家。“通過我們舉辦的系列活動,讓來到這裡的企業眼睛一亮。”總經理史玉珠介紹,人才交流會、項目路演吧、創新創業實訓、企業成長訓練營、投融資接洽會……根據企業需求,利用中關村的創新資源,“瀋陽中關村”自成立以來,組織的各種活動一個接一個。

  一方面借助北京中關村在全國30多個合作城市的節點網絡,幫助瀋陽的好企業“走出去”實現全國佈局,于當地快速落地;另一方面,把30多個節點城市的好資源,引入瀋陽、開拓市場。讓資源在更大的網絡內,實現雙向流動、發展壯大。“瀋陽中關村”“帶土移植”的,不僅有創新要素豐富、生發創新生態體系的肥沃土壤,還有“輕資産,強服務,活機制”發展理念,有“全週期、一站式、管家式”類中關村科技服務體系,有辦事方便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從而集成一個優渥的産業發展環境。

  正如北京中關村信息谷公司相關負責人扈德輝對這種良性互動的一句總結:“我們負責陽光雨露,你們負責茁壯成長”。

  其芒已現、其勢已成——瀋陽“雛鷹”“瞪羚”等企業越來越多

  今年1月17日,在瀋陽·中關村智慧製造創新中心成立週年大會上,以“瀋陽中關村”為接引,京沈合作再度釋放“強輸出”。京沈産業技術創新聯合會掛牌,攜手中關村全球高端智庫聯盟等6家創新聯盟,擴大京沈聯動新格局。簽約8所高校、10家創新資本,豐富創新生態系統。中國通用、上海北林、中科雲星等10個重點項目落地,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播下“金種子”。

  2020年7月31日,瀋陽·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發佈建設規劃;同年10月15日,瀋陽·中關村創新大廈同步啟動建設。“瀋陽中關村”發韌鐵西,一年多來,從一“村”到一“域”,從一個項目到一片創新策源地,其芒已現、其勢已成。

  “1年打基礎、3年見成效、5年大發展”,遵循“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的發展路徑,構建以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以企業、人才、資本、院校、政策、文化六大要素為支撐的創新生態系統,“瀋陽中關村”正朝著建成“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逐步邁進。

  今年,“瀋陽中關村”還將繼續引進更多的科技創新企業,培育引進主導産業鏈企業,努力實現招商與運營同步,企業與平臺共進,有效提升服務專業度和項目影響力。(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王曉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