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拔河隊—— 一根繩展現團結的力量
2022-07-24 14:56:52來源:人民日報編輯:黃非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鞍鋼拔河隊——一根繩展現團結的力量(基層體育展活力)

  拔河是鞍鋼的體育品牌,在全國頗有名氣,在拔河隊的帶動下,集團職工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尤其是4年一次的集團運動會,很受職工歡迎,大家在競技場上展現出鞍鋼集團員工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

  “起繩,拉緊,預備,開始!”正值盛夏,遼寧省鞍山市鞍鋼集團廠區大院內,響亮的口號回蕩在體育館。一根長繩,雙方對陣,動作專業,步調一致,即便是一場隊內訓練賽,鞍鋼拔河隊的隊員們也毫不馬虎,勁頭十足。

  作為國內拔河領域的知名隊伍,這支以鞍鋼工人為班底組建的拔河隊,自2008年以來共獲得國內拔河比賽金牌105枚,還多次參加世界拔河錦標賽,6次奪得世界冠軍。

  “訓練比賽,誰也不能掉隊,就像一根繩,少了哪股都不行”

  “一根繩、一股勁、一個夢、一條心,不斷挑戰,永不放手。”在鞍鋼博物館,這條標語格外醒目,標語下面羅列著鞍鋼拔河隊的出色成績。

  2010年,首次代表中國參加在意大利舉行的世界室內拔河錦標賽,鞍鋼拔河隊女隊就奪得500公斤級冠軍、540公斤級亞軍。2021年,在中國拔河俱樂部公開賽和全國拔河精英賽中,鞍鋼拔河隊包攬全部級別冠軍。

  競技拔河是集體項目,每隊出場8人,一方將另一方拉過4米距離即贏得比賽。“頭繩、尾繩配合發力,頭繩往後一拉,尾繩往下一沉,這繩就過來了。”道理雖如此,但在賽場上,隊員依次排開後頭尾相距8米至10米遠,如何配合發力,全靠繩上的感覺。拔河隊教練閆士安常跟隊員説一句話:“8個人擰成一根繩,團隊比拼不是比誰最強,而是看誰最弱。”

  “訓練比賽,誰也不能掉隊,就像一根繩,少了哪股都不行!”隊員張桂艷説。由於隊員大多數是普通工人,工作之餘還需兼顧訓練,他們付出的努力超乎尋常,隊員們的雙手都結了厚厚的老繭。

  “剛開始練拔河時,每個人的手上都磨出了血泡,反復脫皮,就連訓練用的麻繩上都留有被汗水浸漬的痕跡。”有11年隊齡的隊員胡艷麗笑著説,“手磨破了,我們就纏著紗布繼續練,膝蓋胳膊磕傷了,也都咬牙堅持。”

  “比賽全程也就4分鐘左右,需要全力以赴,非常考驗選手意志品質”

  12米長的賽道上,隊員們雙手緊握拔河繩,一次次合力拉起拉力器,再放下。“要是前些年來,你還能看到那幾個直徑3米、重達1.5噸的報廢鏟裝機輪胎呢。”男隊隊長何景彬説,當年的力量訓練,是通過把麻繩拴在輪胎上進行的,而今訓練器材早已換成了新研製的拉力設備。

  鞍鋼拔河隊的前身是1980年組建的鞍鋼業餘田徑隊。“拔河在鞍鋼一直有非常好的基礎,最多的時候有100多支隊伍,下班後或者休假日,大家總喜歡在一起交流切磋。” 鞍鋼工會文體部部長李松介紹,考慮到拔河項目覆蓋面更大,更能體現鋼鐵企業職工的精氣神,在集團鼓勵下,田徑隊于2006年轉型組建了拔河隊。

  46歲的女隊隊長田甜是從七項全能項目上轉過來的,十幾年的田徑訓練基礎並沒讓她覺得拔河輕鬆。“一説拔河,大家都覺得是個趣味項目,其實長時間的發力對體能和耐力要求很高。比賽全程也就4分鐘左右,需要全力以赴,非常考驗選手意志品質。”

  對於教練團隊來説,轉型最難之處就是所有技術環節都要現學。2008年2月底,世界室內拔河錦標賽在意大利舉行,閆士安帶著相機來到現場,把比賽畫面一一記錄下來,再同團隊細細研究,為的就是“找出最上勁兒的方式”。

  “當時主流技術是躺身式姿勢,我們隊員都是初學乍練,跟腱較硬,腳掌壓不住地面。”閆士安説,“從意大利回來後,我們借鑒世界先進技術,開發了板凳式拔河姿勢,能夠讓隊員的腳掌完全接觸地面,大大增強了摩擦力。”3個月後,帶著新技術參賽的鞍鋼拔河隊奪得全國拔河錦標賽男、女隊冠軍。

  “拔河要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咱幹工作也要團結一心加油幹”

  好的成績離不開隊裏每個人的努力,也離不開集團的支持。“這些年,拔河隊能不斷取得進步,離不開集團的重視和支持,保證了隊伍的訓練時間和訓練條件。”閆士安説。

  受疫情影響,原定在荷蘭舉行的2022年世界室內拔河錦標賽暫停,但鞍鋼拔河隊沒有因此放鬆,依然堅持訓練。

  “我們想把賽場上那種奮力拼爭的勁頭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傳遞給每一名鞍鋼員工。”田甜説。鞍鋼集團冶煉部工人江濤自豪地説:“在鞍鋼,拔河隊可謂家喻戶曉,是企業的驕傲。拔河要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咱幹工作也要團結一心加油幹!” 

  拔河是鞍鋼的體育品牌,在全國頗有名氣,在拔河隊的帶動下,集團職工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如今,集團每個廠區都有健身房,籃球場、乒乓球場等健身運動設施也隨處可見。尤其是4年一次的集團運動會,很受職工歡迎,大家在競技場上展現出鞍鋼集團員工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李松説,集團內部每週都有登山、足球、籃球、排球、馬拉松、羽毛球、乒乓球等文體活動,極大豐富了職工的業餘生活。(人民日報記者 劉洪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