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緊緊圍繞高品質轉型、全方位振興目標,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以礦區環境治理為重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阜新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阜新藍”“阜新綠”成為耀眼名片。
回顧來路,步履艱辛。十年巨變,背後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阜新決心、阜新信心和阜新堅持。
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決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份,阜新市空氣品質再創歷史同期最高水準,優良天數達到247天,同期增加18天,全省排名第五;2018年優良天數達到297天,2021年顯著改善,達到311天,創歷史紀錄,今年更是再創新高。
斐然成績源於阜新市委、市政府的頂層設計、高位推動,源於各部門齊抓共管、聯動協作。
阜新市緊盯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工程,實施城市供熱“拆小並大”整合,實現“一網多源”,年減少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2000噸、氮氧化物800噸;開展工業企業提標改造工程,6家熱電企業20個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23000余輛、燃煤小鍋爐993台。同時,阜新大力推進散煤替代,並通過“光熱+電”清潔取暖、集中供暖、生物質爐具取暖等方式,大幅降低散煤對空氣的污染。
在建設“水美阜新”的道路上,阜新市委、市政府狠抓城鎮和園區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以及提標改造、流水水環境生態修復、黑臭水體治理等,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品質中的排名大幅度躍升,改善幅度排名全國第二十九。繼2019年細河消除劣五類水體後,水質不斷優化,今年1月至8月,細河月均值達到三類水體,歷史上首次進入優良序列;8個國控斷面全面達標,優良水體比例87.5%,縣級以上水源各年度水質均達標,優良率100%。阜新,全面消除了城市建成區內黑臭水體。
阜新市紮實推進凈土保衛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機制不斷完善。近年來土壤環境品質監測國控點位監測結果表明,阜新市土壤環境品質詳查單元、畜禽養殖場周邊、飲用水源地周邊土壤狀態總體呈優。阜新市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結果顯示,阜新市農用地土壤環境品質總體良好,全部為優先保護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100%。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人民吃得安心、住得安全。
綠色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阜新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之路,積極探索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轉型路徑,通過産業延伸、産業轉換、産業替代、産業重塑等模式統籌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形成新能源、綠色食品、高端裝備、精細化工“四個優勢産業”並進發展的良好態勢。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8月“四個優勢産業”合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産值239.7億元,佔阜新市規上工業經濟的81.9%。
阜新積極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先後獲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市,基本建成以煤矸石、粉煤灰綜合利用為主的廢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目前,阜新市煤矸石、粉煤灰綜合利用企業達到136家,産值突破50億元。
阜新立足風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截至2021年底,阜新市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38.6萬千瓦,佔阜新市發電裝機規模63.7%,能源結構實現了以清潔能源為主的根本性轉變;大力推動工業企業節能減排,通過結構減碳、技術降碳、管理節碳,加快推進製造業綠色轉型。截至2021年底,規上企業能耗168.6萬噸標準煤,2021年規上工業能耗強度同比下降5.5%。
生態環境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阜新曾是著名的資源型城市,而資源型城市實現轉型,礦山治理是繞不開的必答題。自2012年起,阜新市投入資金14.8億元,相繼開展了阜新海州露天礦區、艾友煤礦區、新邱煤礦區、排山樓金礦區、阜蒙縣北部鐵礦開採區和阜新百里礦區等14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極大地改善了阜新礦區及市區的生態環境,取得較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彰武縣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是科爾沁沙地南侵的主要路徑,也是全省沙化最嚴重地區。1952年以來,一代代彰武治沙人不斷探索科學治沙方法。阜新市深入實施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工程,開啟以樹擋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鎖沙的系統治沙模式,阻止了科爾沁沙地南侵的腳步,構築起遼寧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地區的生態屏障。
從具體數據看,阜新市2020年第六次普查沙地比1995年第五次普查沙地減少24萬畝,林地面積增加到2020年的597.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8.02%,每年的揚沙天氣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30天左右下降到近三年的3天左右。
在彰武,大漠變林海。放眼阜新市,見縫插綠、綠美阜新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十年間,阜新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取得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纍纍碩果。新征程上,阜新將繼續保持定力、接續奮鬥,創造下一個十年的生態奇跡。(文 袁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