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首次超過3萬億元,高品質發展躍上新臺階;經濟增速達到5.3%,10年來首次高於全國——遼寧剛剛出爐的2023年經濟答卷,令人振奮,鼓舞人心。
這樣的成績究竟是如何取得的?數據背後發生了哪些深刻變化?結束低迷的遼寧後勢是否可期?
從失速到加速,向上之勢已成
寒冬臘月,錦州石化40萬噸/年針狀焦項目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焊花四濺,工人們加班加點進行管廊安裝焊接和焦炭塔熱處理,趕在今年夏天正式投産使用。項目建成後,錦州石化將成為國內最大的石油針狀焦生産企業。
冬天裏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是遼寧經濟活力涌動的注腳。
“2023年,遼寧省地區生産總值首次突破3萬億元,繼2014年突破2萬億元後再上新臺階。”1月19日的全省經濟運行新聞發佈會上,遼寧省統計局副局長侯巍説,遼寧省經濟穩中向好、好中有進、進中提質的態勢在加速形成。
繁花背後,多有荊棘。
2014年以來,曾佔據東北經濟體量半壁江山的遼寧,經濟增速明顯下滑,GDP一度負增長,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
全面深化改革、調整産業結構、優化營商環境……遼寧承壓而上,迎難而進。
從2017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扭轉負增長態勢,到2019年末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5%以上,再到2023年跑贏全國“大盤”,遼寧奮力蹚出了一條從“失速”到“提速”再到“加速”的上升曲線。
數據,是觀察經濟發展的“桅桿”。
看增量,經濟總量和規模擴大,多項主要指標高於全國。
2023年,遼寧第一、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萬億元,增速高於全國的幅度達到1998年以來最大值;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4.0%,增速自2013年以來首次高於全國。
看品質,老動力穩固、新動能強勁。
工業是遼寧經濟的“主引擎”。2023年,遼寧規上工業增加值高於全國0.4個百分點。全省“三資並進”,國有控股企業、民企和外企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2%、6.5%和6.8%。特別是傳統工業,在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的升級改造中“脫胎換骨”,再添動力。
投資、消費是活力與品質的“晴雨錶”。在中央項目投資帶動下,2023年遼寧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連續10個月高於全國,全年新開工項目6266個,完成投資額增長9.5%。人流、物流快速增長,客運量、貨運量、快遞業務量分別增長61.8%、8.1%和27.5%,經濟活力持續增強。
“遼寧經濟發展呈現出多年來少有的好局面。”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認為,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經濟增速超全國,這兩個指標具有重要意義,標誌著遼寧經濟正在發生實質性變化,上行之勢已經形成。
從過去向未來,動力之源更新
新年伊始,一連兩場盛會在遼寧舉辦,折射出這個工業大省的新脈動。
1月17日,瀋陽召開儲能大會。500余名業內代表乘興而來,44個新能源産業項目現場簽約,助力瀋陽打造“儲能之都”。
同一天,92家海內外光學電子上游企業齊聚盤錦,23家簽約落戶,圍繞遼寧中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産業集群。
“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産業升級。”“必須打破産業結構單一、傳統産業老舊、新動能不足的被動局面,才能走出過去發展的瓶頸,贏得全面振興的未來。”在這樣的共識之下,各地搶跑新賽道,佈局新領域,培育新動能,成為遼寧的新風景。
——優化升級“最大定量”。實體經濟是遼寧振興的“頂梁柱”。在2023年底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遼寧一連提出裝備製造業“向上突破”,石化和精細化工産業“向下延伸”,冶金新材料産業“向深拓展”,優質特色消費品工業“向專發力”的要求,全力打造4個萬億級産業基地。
錨定新型工業化方向,遼寧耕“雲”種“數”加快數字化改造,降碳減污加快綠色化轉型,讓傳統製造業“脫胎換骨”。僅2023年上半年,全省在21項“兩化融合”指標中,就有18項指標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準。
一批“原字號”經深度開發變成“精字號”,向産業鏈中高端邁進。一無礦産資源,二缺傳統工業的臺安縣,憑藉多年積累的畜牧業規模,做大做強精深加工,全縣食品加工年産值接近70億元,並向寵物食品、休閒食品、預製菜肴等高增長板塊進軍,走出“畜牧大縣”向“食品強縣”轉型新路。
——開發挖潛“關鍵變數”。遼寧放大科技創新的“乘數”功能和“倍增”效應,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大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雛鷹”“瞪羚”等企業。全省新成立的遼寧材料、遼寧遼河、遼寧濱海、遼寧黃海4家實驗室,去年就集聚科研人員582人,啟動實施重點科研項目56項,推動在遼轉化科技成果30項,累計合同額3.8億元。
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發動機點火成功,國內自主研發超大型盾構機主軸承、高海拔環境科考站輔助值守機器人……與一連串重大創新成果相比,遼寧的科技“小苗”也爭先恐後破土而出。2023年,十月稻田集團、瀋陽微控公司接連上榜,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壯大到3.3萬家,規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8%,比全國高6.1個百分點。
——培植孕育“未來增量”。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壯大新材料、航空航天、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裝備等産業集群,加快發展低空經濟;重點圍繞人工智能、細胞治療、元宇宙、深海深地開發等領域,大力發展未來産業……遼寧吹響了佈局未來的“衝鋒號”。
瀋陽市大東區設立近40公里的“智慧”道路,打造自動駕駛發展高地;大連新次元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新智慧倣生人形機器人技術,助力科技場館發展沉浸式體驗空間……遼寧越來越多地方聞令而動,“換道超車”推進動力變革。
過去一年,遼寧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産量增長1.5倍,新能源汽車産量增長29.2%,食品製造業增加值增長超過30%。“特色優勢産業增勢可觀,戰略性新興産業串珠成鏈,前沿創新産業‘綠芽’頻現。”遼寧大學教授梁啟東説,遼寧新舊動能加快換擋,動力“引擎”加速更新,一個面向未來的産業結構正在形成。
從蓄勢到乘勢,打開發展新天地
回首2023年,遼寧以告別經濟運行低速徘徊為顯著標誌,幹部幹事創業的精神狀態、營商環境、外界對遼寧的預期都在發生著重大轉變。
蓄勢待發,乘勢而上。站在新的發展起點的遼寧,也迎來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以中央出臺《關於進一步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為標誌,國家一系列振興舉措次第出臺,政策紅利空前釋放。
——以啟動一批規模大、後勁足、潛力好的央地合作重大項目為標誌,發展動能得到空前壯大。一年多來,遼寧主動對接央企在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的新佈局,洽談簽約實施央地合作重大項目156個,投資額1.28萬億元。
——以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為標誌,遼寧“老字號”煥發新生機,“原字號”做深拉長,“新字號”拔節生長,發展優勢在重新集聚。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強化東北的戰略支撐作用;構建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凸顯東北的重要戰略地位;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有利於東北把科教和産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遼寧大學副校長霍春輝説,在實現東北全面振興的大棋局中,遼寧正展現出更大擔當和作為。
打造國家重大戰略支撐地、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新高地、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示範地、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遼寧確定的新時代“六地”定位,既是自己的新名片,也是努力發展的新目標。
遼寧從2023年啟動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今年將對目標任務進一步具體化、清單化、項目化,盯準咬住10個方面突破、50項重點任務,營造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發展新生態。
前不久,遼寧邀請40位民營企業家參加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並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感受到了遼寧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視,我們企業更敢想、敢幹、敢拼了。”參加會議的十月稻田集團瀋陽信昌糧食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淑娟説。
“看準了就抓緊幹,能多幹就多幹一點。”鞍山市委書記王忠昆説,面對爭先進位的寶貴窗口期,我們必須緊盯任務“進度條”,按下工作“快進鍵”,用真抓實幹將美好藍圖變成現實。(記者 金風 徐揚 王炳坤 郭翔 武江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