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在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24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及2025年重點工作安排系列新聞發佈會上,遼寧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杜鑫,種植業管理處處長劉永昌,計劃財務處處長王博介紹了相關情況。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黃非
2024年,全省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有增的良好態勢,第一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高於全國0.7個百分點,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是糧食生産再獲豐收。2024年,遼寧省在部分地區遭遇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糧食産量仍然達到500.1億斤,成為歷史第3高産年;畝均單産931.9斤,穩居糧食主産省第2位。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和資金投入創歷史新高,完成建設316萬畝,佔永久基本農田比重達到61%,提高4個百分點。實施糧食單産提升工程464萬畝,實現翻倍。建設糧食生産科技示範基地146個,帶動14.6萬規模經營主體應用新技術。
二是現代設施農業快速發展。新建改造第3代日光溫室和新型鋼骨架冷棚10萬畝,支持200個大中型畜禽養殖場開展智慧化設施升級改造,全國最大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建成投産,設施果蔬、肉類、海水産品産量同比增長超過5%。
三是食品工業大省加快建設。重點推進糧油、畜禽、水産3個千億産業集群建設。全省農産品加工集聚區實現營業收入1710億元,同比增長7%。500萬元以上農産品加工項目完成投資150億元,增長7.1%。規上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高於全國2.4個百分點。
四是農業特色産業持續壯大。集中支持産業基礎好、優勢明顯的25個特色産業發展,確定特色産業發展優勢區41個,建設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基地203個,支持383個生産經營主體發展産地初加工。農産品網絡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0%。新增河蟹、絨山羊2個百億級産業。
五是科技創新和農村改革不斷深化。建設4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和2個國家級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組建13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體系遼寧創新團隊。在全國率先實行農機補貼省級直接到戶發放。
六是美麗鄉村建設提質提速。啟動實施鄉村振興補短板工程,實施項目2113個,完成投資317億元。城鄉環衛一體化覆蓋率達到57%,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8.6%,同比分別提高7個和4.7個百分點。新建1056個美麗宜居村。
談及2025年重點工作安排,杜鑫介紹,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以實施鄉村振興補短板工程為主線,圍繞建設現代化大農業先行地目標,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
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330萬畝以上,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476萬畝。做強做精優勢特色産業,重點推進海參、人參、草莓、藍莓、櫻桃、盤錦大米、河蟹、食用菌、小粒花生、梅花鹿10個特色産業,打造市場競爭力強的“遼字號”農産品品牌。加快推進農業“全産業鏈”發展,擴大農産品加工業、食品工業規模,新增省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50家。持續強化科技和改革驅動,建設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200個,培育農業科技示範主體1萬個,持續推進二輪家庭承包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統籌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進農村道路、供水、污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托育、養老、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此外,王博介紹,為了擴大特色農産品品牌影響力,“遼農優品”抖音、小紅書、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官方號近期已先後上線運行,在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開設的“遼農優品館”也即將上線,為消費者提供貨真價實的遼寧特色農産品。(文 黃非 孫毓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