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家族”守護3000畝盤錦稻田
2025-08-28 10:50:11來源:遼望編輯:蔣碩責編:蔣碩

  近日,在盤錦市大洼區幸福道國家級生態農場,3000畝稻田如一片翠綠的海洋,每年春夏,總有一群潔白的身影在此盤旋——那就是白鷺。它們不時將喙伸入水中,啄食稻田裏的害蟲,這樣的場景已經逐漸成為農場裏的日常。

“白鷺家族”守護3000畝盤錦稻田

  幸福道國家級生態農場負責人文鋒説,農場自2013年種植水稻以來,就走綠色種植的道路,一步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我們種了兩三年之後,就開始有白鷺過來了,剛開始有十幾隻,現在能有上百隻了!”

  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對棲息地的環境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被譽為“空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享有“環保鳥”的美譽。如今,白鷺每年秋收後的11月左右會南遷越冬,等到來年5月,稻田開始旋地準備耕種,它們又會準時歸來,有些甚至還帶著羽翼未豐的小白鷺,讓這片稻田的“白鷺家族”漸漸壯大。

“白鷺家族”守護3000畝盤錦稻田

  起初,文鋒也有些擔心:這麼多白鷺在稻田裏活動,會不會啄食稻穀,影響收成?可日子久了他發現,這些白鷺聰明得很,只專注于捕食害蟲,對飽滿的稻穗碰都不碰。反而因它們的“幫忙”,農場每年能減少近三成的蟲害損失,而水稻生長中滋生的微生物、水生昆蟲,又成了白鷺充足的食物來源,白鷺與水稻之間形成了互利共贏的共生關係。

  與此同時,農場採用精準施肥策略,為土地量身定制營養方案,與傳統的粗放式施肥不同,農場使用無人機對土地氮肥情況進行掃描,掃描後進行數據交互,施肥無人機就會根據數據對不同區域精準施肥,“我們每畝氮肥用量不超過8公斤,是傳統種植用量的三分之一,這樣既避免了化肥過量污染水體,又提高了水稻對養分的吸收效率。”文鋒解釋道,這樣一來,土壤也始終保持著自然的肥力,再加上不使用化學農藥、堅持人工拔除雜草,即便人力成本增加了,也能維持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這也是吸引白鷺駐留的重要原因。

“白鷺家族”守護3000畝盤錦稻田

  綠色種植,大米口感軟糯香甜,營養價值也更豐富,深受市場青睞。雖然生態稻田畝産只有普通稻田的70%,但價值卻是普通稻田的5倍以上,實現了“生態好、效益高”。

  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農場的“新住戶”也越來越多。“今年丹頂鶴也來到我們農場覓食了,剛看到的時候真是又驚又喜!”文鋒説道。除了丹頂鶴,稻田中還出現了青蛙、鱟蟲等多種動物,它們共同構成了稻田生物鏈,讓這片稻田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記者 費嘉維 攝影 文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