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瀋陽市中小學校迎來秋季開學,全市80余萬學生回到校園,以“牢記殷殷囑託,強國復興有我”為主題,共同開啟新學期的學習生活。瀋陽市教育局圍繞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服務瀋陽全面振興,聚焦培養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組織開展了主題鮮明、形式多元的“開學第一課”系列活動。
厚植愛國情懷,上好“紅色育人”課
瀋陽市教育局組織全市中小學生線上觀看2025年遼寧省秋季開學第一課“雲”直播和《瀋陽見證:從抗戰起點到正義審判》主題視頻課程,引導學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從偉大抗戰精神和東北抗聯精神中汲取力量,築牢理想信念根基。皇姑區在珠江五校金沙江校區開展“弘揚抗戰精神 繼承先烈遺志 爭當合格接班人”全區“開學第一課”,特邀吉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石佳坤少將主講,通過珍貴影像與戰報資料,深入解讀東北抗聯精神內核,全區9萬餘名師生線上線下同步收看。
在瀋陽市第一二六中學三好校區,學生們認真聆聽烈士犧牲前寫給母親的最後一封家書,師生肅穆,仿佛重回烽火歲月。學生徐俏儀分享道:“我爸爸是一名援藏醫生,常年堅守高原。他和這些烈士一樣,教會我奉獻就是把該做的小事堅持做好。”呂筱冉老師在“八一講堂”上系統闡釋抗戰勝利紀念日的法理意義,強調“銘記歷史不僅是情感,更是一種法律責任”。在各班“大思政課”專題討論中,學生踴躍發言,紛紛表示“要幫助同學、參與志願服務,做一名真正的‘明德少年’”。
大東區望花街第一小學邀請91歲抗美援朝老戰士金東輝走進校園,生動講述臨津江突破戰、雲山戰役中志願軍戰士英勇奮戰的事跡。沈北新區興隆臺錫伯族朝鮮族學校組織學生探望抗美援朝老兵舒立成,聆聽戰鬥經歷,感受“愛國”二字的千鈞重量。
傳承中華優良傳統,上好“文化育人”課
全市中小學積極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名家進校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交流等活動,加強非遺技藝傳承創新,引導師生感受非遺魅力、傳承非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和平區南京一校長白島第一小學與和平區幸福學堂合作,邀請非遺研究專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走進校園,打造“行走的文化課堂”。法庫縣柏家溝小學通過開設特色腰鼓課程,教師現場演示腰鼓的擊打技巧與節奏變化,講解其從古代軍樂到民間藝術的演變歷程。皇姑區北塔小學立足學校實際與特色,以“清風”“蓮花”“廉潔警句”等為創作元素,將廉潔理念融入剪紙藝術,開啟了一堂生動有趣的“開學第一課”,讓學生在輕鬆氛圍中傳承中華文化、接受廉潔教育。渾南區白塔小學開展“廉風潤教”系列活動,通過廉潔故事會、藝術作品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氛圍。
弘揚奮鬥精神,上好“實踐育人”課
全市中小學校推動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深度融合,引導學生在行動中踐行奮鬥精神。于洪區沙嶺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展“開學第一跑”活動,模擬紅軍長征場景,讓學生在“翻山越嶺”中體會先輩艱苦奮鬥的精神。
和平一校長白島第二小學以“科創築夢,強國有我”為主題,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技開學禮。校長萬迎以“太空航天員如何喝水”“機器人為何能聽懂指令”等問題激發學生興趣,鼓勵他們“讓想像插上翅膀,讓智慧點亮人生”。五年級學生劉文元操控自己組裝的無人機完成高難度動作,一年級新生張思哲被深深吸引,立志“也要讓我的小飛機飛得更高”。科技輔導員通過空氣炮、懸浮小球等趣味實驗,將複雜原理化為直觀現象,讓孩子們在互動中感受科學魅力。
大東區二台子小學舉辦“杜重遠抗戰文化座談會暨杜重遠中隊傳承儀式”,通過微電影回顧杜重遠“以筆為槍、以文報國”的一生,並舉行莊重的隊旗授予儀式。瀋陽市第七中學沈北分校、第八十三中學等學校舉行新生軍訓開營儀式,強化學生紀律意識和團隊精神。
優化網絡供給,上好“網絡育人”課
全市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主題鮮明、互動性強的線上活動,將網絡空間打造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新陣地。大東區遼沈街第二教育集團以“調適·陪伴·護航”為目標,依託“智慧心育平臺”推出“我與AI夥伴心理對話”服務,為學生提供安全便捷的情緒傾訴渠道。于洪區國奧小學齊雲山分校建立“網絡資源庫”,整合網絡安全講座、文明上網案例等內容,結合主題班會引導學生辨別謠言、拒絕暴力。
培育健康心態,上好“心理育人”課
通過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全市學校助力學生以積極心態開啟新學期。于洪區國奧小學邀請心理教育專業團隊入校,以“心理小遊戲”“情景模擬”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情緒調節技巧。于洪區新城第七小學以“翻越浪浪山,開啟新學期”為主題,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成長煩惱。沈北新區新城子街第一小學以“微課堂”開展分層心理篩查,提供“一對一”輔導,並通過家長群推送心理知識,構建家校協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築牢校園防線,上好“安全育人”課
全市學校紮實推進平安校園建設,圍繞交通安全、法治教育、防治欺淩、防範溺水、應急消防等內容開展“安全第一課”。市教育局聯合應急、消防部門在珠江五校開展消防應急疏散演練;聯合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一八六中學舉辦“法治點亮迷途路 守法開啟新人生”法治教育活動。沈河區朝陽一校聯合交警部門開展“交通安全進校園”活動,以“知識講解+現場模擬”增強學生交通安全意識。和平區振興街第二小學聯合市紅十字會開展“學習急救技能,守護生命安全”主題活動。(記者 : 姜雪 部分圖片拍攝:記者姜雪)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