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看點讀懂慈善法草案 公開承諾捐贈又反悔屬違法

2016-03-11 06:45:07|來源:北京晨報|編輯:靳松

  八看點讀懂慈善法草案 公開承諾捐贈又反悔屬違法

  八大看點讀懂慈善法草案

  哪些行為屬於做慈善?捐款應該交給誰?個人能否發起網絡募捐?……近年來我國慈善事業蓬勃發展,公眾參與踴躍,但也有不少疑惑需要厘清。

  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草案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部分代表委員以及相關專家學者對法律草案中的要義亮點進行了解讀。

  1

  只有捐款捐物才算做慈善嗎?

  【法律草案】慈善活動,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財産或者提供服務等方式,自願開展的扶貧、濟困等公益活動。

  【解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道德模範”孫東林:慈善事業倡導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除了捐款、捐物,扶貧濟困、扶助老幼病殘,參加公益活動、提供志願服務也是參與慈善事業的一種形式。只要有善心,大家都可以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2

  購買彩票、單位組織的獻愛心活動是做慈善嗎?

  【法律草案】城鄉社區組織、單位可以在本社區、單位內部開展群眾性互助互濟活動。

  【解讀】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秘書處法案組副組長闞珂指出,通過彩票籌集來的錢用來發展福利事業,本身是做好事,但由於買彩票的人本身有中獎獲利預期,因此不屬於慈善範圍。而單位內部開展的獻愛心活動屬於互助互濟、抱團取暖,也不屬於慈善範疇。

  3

  我想捐錢,必須經過慈善組織嗎?

  【法律草案】捐贈人可以通過慈善組織捐贈,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贈。

  【解讀】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張鐵漢説,一般情況下,大額捐贈要通過慈善組織進行,以便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如果不經由慈善組織進行捐贈,無法享受稅收優惠。小額捐贈如果捐贈人沒有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要求,可以不通過慈善組織,直接向受益人捐贈。

  4

  誰可以發起慈善募捐?

  【法律草案】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組織基於慈善宗旨募集財産的活動。

  【解讀】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張鐵漢指出,個人沒有資格組織募捐。進行慈善募捐的必須是在民政部門登記的各類基金會、公益組織等相關團體,這些組織經由民政部門批准取得慈善募捐資格,同時也接受相應管理和監督。

  5

  網絡求助募款誰都可以發嗎?使用情況要公開嗎?

  【法律草案】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佈募捐信息。

  【解讀】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中心執行主任黎穎露説,法律出臺後,無論是不是公眾人物,只要以個人名義發起募捐,都屬於違法行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四川西昌學院法學教授王明雯説,捐贈者沒有權利要求受捐者進行公開。

  6

  公開承諾捐贈後,還能反悔嗎?

  【法律草案】捐贈人公開承諾捐贈,違反捐贈協議逾期未交付捐贈財産、拒不交付的,慈善組織或其他接受捐贈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或者提起訴訟。

  【解讀】全國政協委員、國浩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施傑説,承諾捐贈後就不能反悔,否則慈善組織有權通過法律訴訟要求承諾人履行捐款承諾。企業和個人要量力而行,捐贈後無法兌現承諾或反悔,要受到法律約束和懲罰。

  7

  募集來的錢沒用完,剩餘善款誰説了算?

  【法律草案】慈善項目終止後捐贈財産有剩餘的,按協議處理;未有協議約定的,慈善組織應當將剩餘財産用於目的相同或相近的其他慈善項目,並向社會公開。

  【解讀】全國政協委員、國浩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施傑説,目前一是通過慈善機構捐贈給個人,二是由該慈善機構協調分配,轉給其他需要幫助救助的人使用。

  8

  企業做慈善捐了錢,能抵稅嗎?

  【法律草案】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捐贈財産用於慈善活動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解讀】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秘書處法案組副組長闞珂説,法律草案對慈善組織、捐贈人、受益人依法享有稅收優惠問題都做了規定。全國政協委員、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則提出應儘快通過立法明確捐贈物資如何抵稅。

  ■兩會聲音

  參與慈善法草案起草委員王名:

  紅十字會作為人民團體不宜募捐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歧豐) 昨天,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分組討論慈善法草案。在社科小組討論現場,參與起草慈善法草案的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成了會場上的焦點,會後王名又被記者包圍提問。

  有記者問,經常收到一些來自微信朋友圈求助信息,這種情況是否違規?王名稱,這次立法對個人募捐沒有禁止,也不鼓勵。朋友圈偶爾募捐,可以算作贈與行為。我也在朋友圈捐過一兩百元,可以理解成發紅包。但如果一個人頻繁組織募捐,最好去成立一個組織。我們以後慈善組織的門檻會很低,但跨過這個門檻後,管理會很嚴。一個人經常去做募捐,又不成立慈善組織,那風險就比較大,出了問題可能會涉及刑法、合同法等法規了。如果是網絡捐贈平臺,就必須經過相關部門審批。

  還有記者提問,某些事業單位的下屬基金會,今後是否會受慈善法規制?王名説,距離慈善法9月1日開始實施還有一段時間,一些政府機構、事業單位下屬的基金會,應該剝離出來。比如紅十字會,是按照事業單位或者人民團體登記的,下一步可以選擇,如果以後繼續做慈善募捐,必須進入這個法律規制的平臺,紅十字會和紅十字基金會應該分開,紅十字會是一個人民團體,紅十字基金會是一個慈善組織,不能二者同時進行募捐。募捐應該由基金會去做,人民團體不要募捐。

  全國人大內司委副主任委員王勝明:

  互聯網募捐應當有所限制

  北京晨報訊(記者 韓娜)昨天,全國人大相關負責人就人大立法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談到如何將善款看住、用好,全國人大內司委副主任委員王勝明説,他最看重信息公開一章,因為慈善行為的規範,一靠自律,二靠嚴管。對於社會爭議較大的網絡募捐限制問題,王勝明説,互聯網募捐是公開募集財産的一種方式,互聯網募捐影響面大、簡便易行,可能成為公開募集財産的主要方式,受到廣泛關注。對互聯網募捐一直有不同意見,一種意見建議全面放開,一種意見認為對哪些慈善組織可以開展互聯網募捐應當有所限制。“我贊成有所限制,如果放開也應當根據我國慈善事業發展水準和管理水準逐步放開。”

  委員李丕鈞建議:

  臨近保質期食藥品不得捐贈

  北京晨報訊(記者 張璐)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在小組討論中熱議慈善法草案。

  李丕鈞委員建議,在草案中增加“在保質期內3個月的食品藥品不得捐贈”,否則災民難民拿到手裏都是廢品,還容易引起安全問題。他的發言引來了羅良娟委員的共鳴,羅良娟來自四川,在汶川地震發生後在受捐組工作,她還提出,有些企業捐贈自己的産品,有可能出現虛報産品價格,對於這種情況也希望草案中予以考慮和細緻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