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言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 不忘民生

2016-03-11 20:17:3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楊磊):2016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兩次提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也提出,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自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彙報,併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7點要求後,京津冀協同發展已成為重大的國家戰略。在2016年兩會期間,京津冀三地人大代表也紛紛為 “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言獻策。

  補齊短板 有效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京津冀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調整優化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推進産業升級轉移,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在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長黃興國表示,自2014年習近平主席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7點要求,2015年國家完成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總體規劃的批復,到今年組織實施了一年多,北京、天津、河北各自打破了自家一畝三分地的固有思維,聯手共同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長張慶偉也在採訪中表示,對於河北來説,“京津冀一體化”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河北的任務就是要把京津冀協同發展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之中。

  京津冀協同發展,其中的基本出發點就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據統計,北京目前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2172萬,機動車達到562萬輛,平均的擁堵指數達到5.7。在這方面北京作為首都,已經率先行動。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介紹,人口是和功能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在疏解上首先要疏功能,以此帶動人口的疏解。目前,北京正在通州區建設首都行政副中心,到2017年年底,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將搬到行政副中心辦公,同時還會帶動市委、市政府的相關部門搬到行政副中心辦公,以此帶動城區40萬人向外疏解。同時北京市還規劃了三個新城區,包括大興區、順義區、昌平區,按照新型城鎮化的規劃也將承接北京功能的向外疏解。其次,北京的房地産開發將持續控制。李士祥表示,北京的房地産控制在一段時間內不會變,控制房地産的開發將有效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第三,北京的城鄉結合部是人口聚集最密集的地方,出現了很多違法建設。據介紹,2015年,北京已拆除違法建設1500萬平方米。李士祥表示,“十三五”時期,北京將繼續依法整治違法建設和違法經營,規範人口管理。第四,北京將堅持提升服務業的品質。據統計,北京的服務業已經佔比達到79.8%,服務業高度發達,但低端服務業也不乏存在。李士祥表示,北京將繼續清理關閉低端服務業,發展服務業的品牌化、標準化,切實提高服務業的品質。

  河北省省長、全國人大代表張慶偉表示,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有不少非首都功能要疏解出來,而河北的優勢是空間廣闊、資源稟賦和承載力強,能夠有效地緩解北京的“大城市病”。同時,張慶偉還特別強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是簡單的搬遷,而是要補齊河北發展的短板,在新水準上進一步提升。據統計,到2015年底,北京已經向外疏解了220個區域性批發市場、79個工業企業,如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去年揭牌以來已有45家主要來自中關村的企業入駐;北京新發地和保定的高碑店市投資建設了新的物流園區,已經入駐了9000多戶,每年可減少進京車輛約1000萬輛次;北京現代四工廠落戶河北滄州,2015年6月正式開工;首鋼二期在2015年11月也正式開工。天津市長黃興國也在採訪中表示,天津與北京正聯手在寧河區建設未來科技城,面積達到150平方公里。在2015年,北京的企業到天津落戶的就達850個,總投資超過1200億元,100多個各類科研院所到天津落戶;而天津的企業在河北投資也達到了400多億元,切實做到了京津冀産業聯動,協同發展。

  交通先行 構建“軌道上的京津冀”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表示,北京的疏解要和天津、河北協同發展,要創造條件為疏解提供服務,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通一體化的服務。為此,北京財政主要投向被設定為第一交通、第二大氣治理、第三水環境治理,可見交通服務對於疏解北京人口壓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去年,北京、天津、河北和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有限公司”,著力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十三五”時期已經規劃了1333公里的城際鐵路,與正在建設中的城際鐵路一道,將完全從交通方面形成京津冀的一體化。

  在公共交通方面,在河北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張慶偉向媒體表示,京津冀兩年來共開通300多條新的公交線路;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已經發售,北京的交通ETC到河北是可以通用的,受此影響,去年北京到張家口崇禮進行滑雪自助遊的人次增加了40%。

  天津市長黃興國也表示,天津分別建成了通往秦皇島和保定的高鐵,打通了天津作為沿海城市通往內陸西南、西北方向的瓶頸,同時還有十條高速的斷頭路和瓶頸路也已打通,加上已有的高鐵,京津冀“一小時高鐵通程圈”已經形成。而備受矚目的建在北京市大興區禮賢鎮、榆垡鎮與河北廊坊市廣陽區的北京新機場2019年也要建成開通,目前已經倒排了工期,航站樓的主體基本建到了廊坊,天津的機場在京津冀地區也設立了20個候機廳,民眾的出行也將更加方便。

  不忘民生 公共服務三地協同發展

  京津冀三地的産業疏解和交通一體化正在有力推進,而與三地百姓密切相關的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又會如何開展呢?2016年初,網絡上一則“女孩痛斥號販子”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和社會廣泛關注。表面上“號販子”是社會治安問題,但究其根源,則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北京作為一座特大城市,大醫院資源十分集中。據統計,每天來京看病的外地患者約為13萬,還不包括家屬等隨行人員,而這其中河北籍患者佔比就超過20%,因此,醫療資源的疏解亦是疏解首都人口壓力的重要戰略部署。為此,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廊坊市政協副主席王學求在兩會期間提出建議:一是對接京津冀三地的醫療目錄,方便三地患者異地看病、取藥、報銷;二是推進分級醫療體制,讓名醫專家輪流到基層社區醫院坐診成工作常態,以此緩解北京人口擁堵問題。

  針對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兩會期間表示,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過程中,需要特別加強公共服務的三地協同發展。在醫療、教育方面,京津冀已經做了三地的規劃,並且有了成功的案例——河北燕達醫院。目前,燕達醫院已成為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中的示範項目,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緩解北京過於擁擠的就醫現狀,分擔首都醫療壓力。據了解,2014年以來,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先後與河北燕達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實施了共建協作。其後,“燕達模式”也在京津冀其他地方鋪開,除了北京-燕達項目,還有北京-張家口、北京-曹妃甸兩個重點醫療合作項目。其中,4家北京市屬醫院與張家口市5家醫院建立了對口合作關係,3家市屬醫院與曹妃甸2家醫院建立了對口合作關係。去年5月,北京兒童醫院正式託管保定市兒童醫院,這種公立醫療機構跨省託管醫院的方式是北京市疏解醫療資源的一種探索,被看作京冀兩地醫療合作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截至2015年12月,北京市已有約50家醫療機構與天津、河北150余家醫療機構開展合作,醫療機構間簽約合作項目達80余個,合作方式涵蓋了技術幫扶、人才培養、專科建設、科研扶持、遠程會診、疑難重症轉診和會診及醫院託管等多種形式;合作開展以來,北京市醫療機構累計派出合作醫師1000余人,接受津冀兩地進修醫師700余人,接診患者約7萬人次,會診8千余人次,協助當地開展科研項目17個。

  在教育方面,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學數學教研室主任吳正憲提出建議,建立京津對口支援河北基礎教育發展的有效模式,加快提高河北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準;同時應構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將京津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到河北省;還應統籌推進京津冀地區的中高考制度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副市長閆立英認為,只有優先補齊醫療和教育兩塊“短板”,實現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才能為北京人口疏解等創造良好條件。目前,保定已與150家北京文化、教育、衛生機構開展對接合作,今年還力爭實現與北京城六區的戰略合作全覆蓋。李士祥也表示,京津冀教育協作發展也在穩步推進,北京市西城區正在研究在河北曹妃落地小學到初中、高中的全套配套教育體系。他表示,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産業功能疏解、行政功能疏解,與之配套的教育、醫療也將隨之得到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