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樓市三大焦點

2016-03-04 15:59:43|來源:新華網|編輯:王濤

  原標題:樓市調控如何分化加劇精準發力?——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樓市三大焦點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 題:樓市調控如何精準發力?——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樓市三大焦點

  新華社記者劉敏、王輝余、段續

  春節過後,一年來“略顯疲態”的樓市出現分化:一線城市樓市火爆,三四線城市偏冷,去庫存與去“虛火”任務並重。

  如何看待當前樓市的新變化、新現象?在樓市信號錯綜複雜的表像下,調控如何未雨綢繆?怎樣做到精準發力?兩會代表委員及學者紛紛獻計獻策。

  “搶房”與“滯銷”並存,分化在加劇

  【數據】房東喊價“一天漲三次”,房産交易中心排大隊。繼深圳之後,北上廣一線樓市驟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份北上廣深房價同比上漲2成以上,重點城市房價繼續拉升。而以湛江、蚌埠為代表的三四線房價降幅超過3%。

  【解析】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認為,除了投機因素,一二線大城市資源優勢大,人口吸附力強,城市還有進一步擴展的潛力,住房需求遠未得到滿足。

  “只要城市間存在資源優勢‘落差’,房價就有分化。”蔡繼明説。

  中國房地産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説,隨著近期“普惠性”去庫存利好不斷出臺和購房傳統旺季到來,一線城市剛需被釋放,這種分化也將保持一段時間。

  【點評】高庫存和高房價並非樓市全貌,但“週期性上火”的房價和分化加劇的新態勢卻不能簡單對待。對一二線城市而言,城市角色需要“減肥瘦身”;對三四線城市而言,顯然有必要加速轉型、打破城鄉間的壁壘,為人口流動提供完善服務。唯有減少大小城市間優質資源的“落差”,這種冷熱不均的強烈對比才能消弭。

  去庫存“藥方”頻出,如何真正惠及剛需?

  【數據】面對7億平方米的庫存,130多個城市開出去庫存“藥方”。一些城市降低房産交易稅負,降低非限購城市貸款首付比例,還有城市甚至研究大學生“零首付”購房政策。去庫存對剛需是不是機遇?

  【解析】“有關部門出臺6條措施消化庫存,重視程度歷來未有;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也是一條切合實際的措施,他們是最大的剛需群體。”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説,消除他們進城落戶的顧慮,要在就業、戶籍政策、教育醫療等方面做好配套。“農民脫離土地後的生活保障,不僅僅是城裏一套房這麼簡單。”

  “農民工能負擔得起城裏房子的不多。要照顧這部分人需求,必須降低購房成本。”蔡繼明代表認為,政府有必要更多將部分房源由商品房變為保障房,並且開闢以“低房價、部分産權、容積率略高”為特點的“準商品房市場”,以緩解低收入者和剛需需要。

  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認為,政府應當引導開發商核算房屋成本,設定合理利潤空間,降價去庫存。免去無房戶和剛需的購房稅費,此外,銀行對無房戶首套房降低房貸利息。

  【點評】對存量商品房,要千方百計降低購房門檻,讓百姓“住得進”;對存量保障房,要做好配套讓人“留得下”;對在建新增住房,要強化供給側改革意識,打造宜居生活圈,提升産品附加值,讓人“住得好”。

  樓市進入“新業態”,如何提高調控“精準度”?

  【數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名義增幅為2000年以來最低點,而在此前的15年裏,這個行業以年均20%的增速成為支柱産業。有輿論認為房地産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地産商不再是“躺著掙錢”的單邊市場。“新業態”新行情下,地産調控如何精準發力?

  【解析】全國政協委員、東方資産管理公司原總裁梅興保説,房地産市場應當落實“三分法”:分類調控、分區域實施、分類管理。財稅政策應用在三四線城市,農村房地産市場則應該納入整個房地産市場的研究、調控和規劃。”

  “這一輪調控應堅持因地制宜、因城制宜,一城一策。”顧雲昌説,調控政策應更多運用市場機制,減少行政干預,不搞一刀切。需要政策調控時,不搞“平均用力”。

  他強調,樓市調控需進一步加強預見性,扮演好“總指揮”“瞭望哨”的角色。房地産研究機構也要加強調研,增加樓市信息透明度,做好政策參考工作。

  【點評】讓房地産健康發展一直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也是市場的期待。人們希望,樓市能在市場規律和政策精確調控的雙重作用下,實現穩健發展。(參與記者:李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