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夫婦育二孩引關注 人大代表吁多管齊下破家庭愁題

2016-03-05 15:10:11|來源:中新網|編輯:王濤

  原標題:高齡夫婦育二孩引關注 人大代表吁多管齊下破家庭愁題

  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江耘)“從醫學角度來看,男女在35歲已經過了最佳婚育年齡,尤其是婦女,高齡孕産婦相對於最佳生育年齡懷孕的婦女將面臨更多的風險。”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奉化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4日在北京提出,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關注高齡夫婦的生育問題,改善高齡孕産婦的工作環境,適當延長高齡孕産婦的産假。

  “全面兩孩”政策落地,然而,職業發展、養育負擔、醫療資源短缺等影響著一個家庭生育二胎的意願,生或者不生,部分家庭陷入兩難選擇。

  “切實減輕家庭養育負擔。”面對養育負擔,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將稅收和財政分配與人口規模和生育率提升直接掛鉤,確保教育資源的規劃和配置足以維持可持續的生育狀態,將幼兒園甚至託兒服務納入義務教育,養老金分配讓養育更多孩子的父母獲得更高的收益。

  “二孩”的問題不僅於此,“二孩”政策放開後面臨一方面壓力是,育齡婦女特別是高齡産婦數量激增。全國衛計委數據顯示,全國符合生育政策的育齡婦女超過9000萬人,60%超過35歲,更嚴峻的是,50%育齡婦女為40歲以上,生育風險較高。

  同時,一些女職工認為生育二孩會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特別是處於職業發展最佳時期的女職工,選擇生育二孩就可能錯過晉陞機會。

  傅企平認為,應該進一步貫徹落實優生優育政策。他建議,改善高齡孕産婦的工作環境,各企事業單位應該主動關心本單位高齡孕産婦的身心健康,懷孕期、哺乳期的高齡婦女宜調整到相對輕鬆的崗位,制定政策適當延長高齡孕産婦的産假。

  今年隨著全面二孩的放開,“兒科醫生荒”等兒科醫療資源短缺再一次引發關注。

  “政府應借此機會加強對孕婦兒童(醫療)的投入,增加保障的供給。”全國人大代表、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主任陳海嘯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因為風險高收入低,現在的婦科産科醫生比較缺乏,國家應該把它看做是一個改善婦女兒童保健系統的機會,如適當增加財政撥款。

  “兩條腿走路。”全國人大代表、溫州醫科大學原校長瞿佳建議稱,要鼓勵臨床醫學畢業生到兒科的位置上去,此外,出臺傾斜政策來鼓勵兒科發展,強化兒科醫生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