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黑龍江對俄合作 站在"向北"開放最前沿

2016-03-05 15:03:33|來源:中新網|編輯:王濤

  原標題:兩會訪談:黑龍江對俄合作 站在"向北"開放最前沿

  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 題:黑龍江對俄合作 站在“向北”開放最前沿

  中新網記者 王舒

  伴隨著國家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大通道建設繼續穩步推進;“龍江絲路帶”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組成部分,正在與世界大格局緊密相連。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來自黑龍江代表團的三位城市負責人也對中新網記者打開了對俄合作的“話匣子”——“絲路花雨”已漸漸真切地影響到龍江民眾的尋常生活,黑龍江正以對俄合作的區位優勢,成為真正意義上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

  哈爾濱對俄物流大通道格局初成

  “作為黑龍江省省會、對俄合作中心城市,哈爾濱正在加快暢通對俄合作的物流大通道。”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市市長宋希斌對中新網記者如是説。

  “聯合南航、川航謀劃開通北美貨運航線,依託哈俄貨運班列、北京-莫斯科國際列車、“遼滿歐”通道開展對俄物流,以哈爾濱為起點打通至俄羅斯海參崴、布市、哈巴公路通道,使哈爾濱成為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地區最快捷、最高效、成本最低的貿易樞紐。”宋希斌對記者説,在打開通路的同時,哈爾濱正在全力推進綜保區功能區建設和招商引資,重點引進了一批保稅物流、國際商貿、加工製造等項目,年內實現封關運行。

  “在哈爾濱的臨空經濟區,大飛機拆解、跨境電商物流基地、中國郵政(哈爾濱)航空郵件處理中心等項目正在建設,同時哈爾濱還在探索建立中俄‘網上絲綢之路’”。宋希斌告訴記者,哈爾濱已與俄羅斯葉卡、莫斯科、聖彼得堡建立電子商務對點合作,力爭獲批中俄電子商務經濟合作實驗區,在“網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上發揮先行先試作用。

  沿邊口岸城市功能進一步延伸

  “牡丹江與俄羅斯有210公里陸地邊境線,有東寧公路口岸、牡丹江航空港和綏芬河公路、鐵路口岸4個中國國家級一類口岸,近年來牡丹江始終保持黑龍江、全國對俄經貿第一大市地位,對俄貿易額20多年始終佔據黑龍江的‘半壁江山’。”全國人大代表、牡丹江市委書記張雨浦對中新網記者説,隨著國家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俄羅斯目前已在濱海邊疆區正式啟動了“遠東超前發展區”、“濱海一號中俄大通道”、“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等基礎設施建設。

  提到口岸城市的發展,張雨浦告訴中新網記者,牡丹江目前在俄7個境外園區中有3個是國家級,是中國在俄羅斯投資建設的國家級園區的主體,已有木業、機電、輕工、商貿等80個企業落戶;境外農業合作面積達到480萬畝,建成了黑龍江省唯一的綜合保稅區。同時,哈牡客專目前全線開工,牡綏高鐵竣工通車,使沿邊開放大通道優勢更加突出。

  張雨浦表示,牡丹江將進一步構建開放型産業體系,2016年正在力爭中俄跨境遊免簽、自駕遊、盧布人民幣在域內自由兌換等政策上有所突破,成為中國對俄沿邊開放的“樞紐站”。

  中俄邊城文化格局多元交融

  “如今,只需簡單的手續便可以辦理一張卡片,然後在黑河市和俄羅斯阿穆爾州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兩座城市中的任意一個公共自行車站使用公共自行車,‘兩國一城’愈發名副其實。”作為中俄4300公里邊境線上的“中俄雙子城”。全國人大代表、黑河市市長張恩亮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這座傳統對俄城市不斷豐富的文化內核,是中俄邊城文化多元交融的最好體現。

  “黑河市的53個部門與俄阿州或布市對應部門業務聯繫緊密,黑河的很多學校與布市對等學校都建立了聯誼校友關係,定期開展互派教師和學生。”張恩亮告訴記者,在民間的“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兩岸互訪頻繁,而每天憑免簽護照過境買菜、娛樂的俄羅斯邊民,更讓中俄文化交融順勢而生。

  “2015年,黑河市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650萬人次,旅遊收入超52.8億元。”張恩亮還向記者透露,黑河目前正在籌建中俄跨境旅遊試驗區,並與阿穆爾州簽訂了《旅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中俄遊客憑有效證件自由出入,入區免簽、離區免稅將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