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奔小康有“絲”路!陜西石泉養蠶興桑
2020-08-26 13:07:3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趙靜雅

  陜西省安康市的石泉縣,是遠近有名的蠶桑之鄉。

  近年來,當地對傳統蠶桑産業進行改造升級,使得這一産業迸發出新活力,成為山區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産業。

  今年68歲的袁朝升老人,是石泉縣池河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兒子常年患病,生活一度非常困難,後來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開始養蠶,可由於養蠶的技術不過硬,還是有些力不從心。 

奔小康有“絲”路!陜西石泉養蠶興桑

  陜西省石泉縣池河鎮養蠶戶 袁朝升:小蠶是最不好養的,照顧不好最容易生病,要不就是血繭、膿病,蠶養不好就賺不到錢,勢必要虧本。 

  養蠶雖然在石泉縣是一個傳統産業,但一家一戶的養蠶模式,普遍存在養蠶技術不高,效益低的問題。像袁朝升一樣,當地不少養蠶戶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了解決他們的難題,石泉縣選擇當地養蠶技術好的大戶進行重點培訓,由他們負責把小蠶集中起來飼養。 

  賴真彩就是這樣一位養蠶能手,在政府10萬多元資金的支持下,她修建了上千平米的標準化養蠶室,通過技術人員的指導,她開始嘗試這種小蠶共育的養蠶模式。 

奔小康有“絲”路!陜西石泉養蠶興桑

  陜西省石泉縣池河鎮養蠶大戶 賴真彩:我覺得是機會,因為政府有補貼,也方便了我自己養蠶。 

  貧困戶袁朝升老人成為這個小蠶共育點的首批受益人。他現在不僅不擔心自己養不好蠶,而且他養蠶的週期也由原來28天縮短為現在只有18天,週期縮短了意味著他能更快地賣到錢,並且養更多的蠶賣更多的錢。 

  陜西省石泉縣池河鎮養蠶戶 袁朝升:我十畝地的密植桑(田),一年就掙三萬多四萬塊錢。 

  袁朝升靠養蠶還清了給兒子看病的外債,蓋起了新房,日子也過得越來越有奔頭。像袁朝升一樣,周邊從這個小蠶共育點受益的,累計有400多貧困戶。

  小蠶共育的飼養方式,讓當地每年只能養3批次蠶,提高到每年飼養6至8批次,大大增加了蠶農的收入。石泉縣目前有30多個小蠶共育點,共帶動了三千多戶蠶農增收近六千萬元。 

奔小康有“絲”路!陜西石泉養蠶興桑

  陜西省石泉縣蠶桑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 張正毅:對於蠶桑這個傳統産業,我們現在正通過強化技術培訓,培育養蠶大戶等多種方式來進一步改造提升它。

  為提升石泉縣的蠶桑産業,石泉縣目前已培訓職業蠶農80人,每年到鎮進村培訓蠶農8000多人次,在做好蠶農培訓的同時,石泉縣重點通過扶持養蠶大戶、養蠶合作社以及龍頭企業,來繼續增強蠶桑産業的輻射力和帶動力。 

奔小康有“絲”路!陜西石泉養蠶興桑

  羅平是當地回鄉創業的80後養蠶大戶,在政府上百萬元資金和全方位養蠶技術的支持下,他不僅流轉了周邊幾個村閒置的近600畝桑田,養蠶量也由起初的養蠶30張,到目前突破了100張。

  目前,石泉縣已經有3000多家養蠶大戶和幾十家養蠶合作社,養蠶量佔到全縣的60%以上。 

奔小康有“絲”路!陜西石泉養蠶興桑

  陜西省石泉縣中池鎮黨委副書記 張會軍:我們主要還是抓這種能人大戶帶動,抓這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為延伸蠶桑産業鏈條,促使産業提檔升級,石泉縣引進一批龍頭企業進駐,生産的蠶絲遠銷浙江、江蘇等地。引進數家以桑葉、桑枝、桑葚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業,不僅生産出了桑葉餅、桑葉茶、桑葚酒等市場暢銷産品,還有效解決了撂荒桑田和不養蠶季節的桑葉廢棄問題。 

奔小康有“絲”路!陜西石泉養蠶興桑

  陜西省石泉縣蠶桑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 張正毅:把桑葉直接賣給公司,八毛錢一市斤是訂單的(價格),那麼一畝桑田地隨隨便便就有三千塊錢純收入。 

  據統計,目前石泉縣農民蠶桑綜合收入有4億元,戶均蠶繭收入八千多元。蠶桑産業已經成為帶領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産業。(總臺央視記者 宋建春 邵海成 郝毅傑 安康臺 馬欣 張嘵偉)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