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地生四金 盤活綠資産
2020-09-24 09:46:38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韓基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地生四金 盤活綠資産

  從安徽省桐城市中心出發,驅車10公里,進入一片連綿青山,便來到了黃甲鎮。

  黃甲鎮是純山區鎮,森林覆蓋率超90%。遠遠看去,蜿蜒的山路似與碧雲相齊。一塊大石上刻著“讓綠水青山成幸福靠山”的字樣,引起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的注意。

  在文都白茶觀光園裏,一排排整齊的茶樹間,茶農穿梭其中修剪枝葉、除草施肥。“我們這裡是‘一地生四金’。”黃甲鎮黨委書記潘東香介紹,村民將林地入股流轉,村集體用固定資産投資入股。村民不但能拿到股金和現金分紅,還能在白茶基地領到租金和每月務工薪金。這樣的“一地生四金”,改變了過去土地細碎、産銷脫節等發展瓶頸,“産業+就業”激發了脫貧內生動力,如今鎮裏8個貧困村已全部脫貧出列。

  在鄉間小路上,24歲的湯濤指著山頂隱隱幾間農房告訴記者,那是他家廢棄的老宅,連自來水都不通。如今,父母已在大路邊建起了寬敞明亮的二層小樓,倆人都在白茶基地工作。“我過去在上海打工,隨著家鄉發展越來越好,現在已回鄉在桐城市民營經濟開發區工作,每年全家收入超10萬元。”

  過去,一些貧困戶去山裏挖野映山紅、蘭花去賣,破壞了植被山體。後來,鎮上明文禁止採挖,併為大家搭建就業平臺,建起了扶貧車間。

  在石窯村來料加工扶貧車間裏,8位員工正忙著縫製被套、枕套。員工王倩告訴記者,她特別喜歡這种家門口的崗位,能在工作之餘照顧到家裏的老人小孩。

  在三新村,12個現代化香菇種植大棚成了村民的“搖錢樹”。駐村幹部請來技術指導老師,為村民做技術培訓後將大棚出租給農戶管理。“小小香菇,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帶動12戶貧困戶就業,戶均增收1萬元。”黃甲鎮三新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倪行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村裏發展特色農業,並打造三新村香菇品牌,註冊國家“桔梗地標”正在受理中。

  盤活“青山”,創新“賣綠”,黃甲鎮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來桐城市雙創白茶基地、安徽美爾馬生態農業科技公司、浙江芳羽茶業公司等龍頭企業,發展生態旅遊觀光、高端民宿等。鎮政府引導農民以林地承包經營權參股到新型林業經營主體中,按照“量化到戶、股份合作、保底分紅、滾動發展”方式,最大限度釋放綠色資産潛能。

  産業不斷發展,家門口就業機會增多,吸引了外出務工人員回流。潘東香深有體會地説:“綠水青山成了村民幸福靠山,我想這也是鄉村振興的秘訣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惠春 白海星)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