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2020-11-18 18:54:02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站編輯:楊玉國

  作者:田鵬穎 崔菁穎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説明》中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的莊嚴宣告,是深刻把握國內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論斷,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新的歷史坐標。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以深刻把握其基本邏輯為前提,以清醒認識其戰略背景為基本,以科學落實指導方針為原則。清晰把握、辯證分析、準確施策,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遵循、提供依據、提供引領。

  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基本邏輯

  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是一條前無古人、具有中國特色的偉大實踐,是探索人類社會實現現代化方式的有益探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總結的“十三五”期間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再一次證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空前成功。我們能夠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關鍵在於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深厚的歷史邏輯、深刻的理論邏輯、生動的實踐邏輯,這三重邏輯相互支撐,互為基礎,共同助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演繹了人類社會現代化建設的偉大詩篇。

  1.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邏輯

  中國始終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黨和國家一以貫之的奮鬥目標、永恒不變的主題。鴉片戰爭以後,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力求挽救處於苦難深淵的中國,苦苦尋求中國現代化之路。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實現現代化無異於“登天之難”。1957年3月,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共産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必須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我們一定會建設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1964年12月,周恩來同志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考慮: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改革開放後,中國共産黨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進入21世紀,中國共産黨又提出,到建黨100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30年,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理論邏輯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邏輯不是理論本身,不是簡單套用經典作家的模板,而是在於創造性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開闢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為現代化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重要觀點,雖然馬克思沒有明確提出“現代化”這一概念,但是卻包含豐富的現代化思想。在《共産黨宣言》中提出未來共産主義社會是“自由人的聯合體”思想,揭示了現代化的本質。人是現代化的主體,有了現代化的人,才會有現代化的活動,才會有現代化社會的建立,人的現代化是現代化的前提和歸宿,這就啟示我們現代化建設要“以人民為中心”。同時,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表述了“現代化”這一思想:“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後者未來的景象。”這就啟示我們實現工業化(現代化)是歷史發展的潮流,只是各個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不是齊步走,是有梯度的,而且各國在實現工業化所經歷的過程、時間、道路各有不同,是多元、多變、多樣的。這無疑為我們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理論的先導。現代化是生産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一個國家從落後走向發達的必然趨勢和現實選擇。中國共産黨人正是深諳馬克思所指明的現代化本質,不斷探索前進。從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到衝破計劃與市場的束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別是,今天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更加彰顯著馬克思“自由人的聯合體”這一“人的現代化”的美好願景,凸顯了馬克思現代化思想的超前預見和長遠影響。

  3.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實踐邏輯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實踐的再版,更不是西方現代化的翻版,而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且在不斷實踐中變化、調整的動態過程。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的先進分子就試圖嘗試西方的現代化道路,雖然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都以失敗告終,但中國現代化思潮興起,為後續的探索播下了希望的火種。後來,孫中山舉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幟,結束了兩千年的封建帝制,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可行性前提。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孜孜以求,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從根本上找到了一條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如何通過發展社會主義走向現代化的可行路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奮鬥,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邁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堅實步伐。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這極大深化了中國共産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有力指導和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我們朝著建設現代化國家這個偉大目標堅毅前行,取得豐碩成果。今天,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也是人類現代化歷史進程的大跨越。

  從毛澤東的最初感嘆:“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製造。”到如今,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從嫦娥攬月到C919試飛提速,從北斗組網到天啟問程,從蛟龍探海到藍鯨鑽井,從雙龍提速到“奮鬥者”號突破萬米深海,“中國製造”的一個個奇跡使中國人民挺胸抬頭、自信昂揚。事實證明,“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是“從天而降”、不是“直接挪用”、不是“仿傚製作”,而是在具有久遠文明的中國社會文化土壤中內生起來的,是經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産物,是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相統一的成果,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也是人類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創造。

  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戰略背景

  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變化,深刻把握這一戰略背景,對於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意義重大。

  從國際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必將帶給我們更多的發展機遇,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入人心。與此同時,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而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政治格局複雜多變,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已由高速發展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厚,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矛盾錯綜複雜,阻礙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絆腳石”依然突出。主要表現在: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品質發展要求,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多個領域如高端晶片、基礎元器件等存在“卡脖子”問題。

  綜上,我們既要看到我國發展總體態勢是好的,完全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取得新的偉大成績,也要看到當前諸多矛盾疊加、風險挑戰顯著增多,我國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複雜環境。必須深刻把握這一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戰略背景,做到臨危不亂、開拓進取,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三、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指導方針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堅持“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不動搖,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先進思想引領方向,先進原則指導實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毫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在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時刻必須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準,為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毫不動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品格和永恒真理。在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時刻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毫不動搖堅持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對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徵的深刻洞察和科學把握,標誌著中國共産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國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在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時刻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毫不動搖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産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人民期待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做出的戰略抉擇,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深化改革開放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為創造更大奇跡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時刻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毫不動搖堅持系統觀念。系統觀念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認識並且對“事物的普遍聯繫和永恒發展”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理論成果,是從總體上、整體上分析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具有基礎性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時刻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整體性推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全國一盤棋,更好發揮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品質、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總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只要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凝聚共識、凝心聚力,奮力前進,就一定能夠克服種種困難、應對重重挑戰,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篇章。

  (作者單位: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