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沿著高速看中國(江西)】景婺黃(常)高速助浮梁邁上致富路
2021-04-17 15:37:28來源:中國日報網編輯:任麗君

  浮梁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隸屬景德鎮市,地處贛、皖二省交界處。東鄰婺源縣,西毗鄱陽縣,南交樂平市和景德鎮市昌江區,北連安徽省祁門縣和東至縣。當地特産是“一瓷二茶”:舉世聞名的瓷都景德鎮在歷史上長期隸屬於浮梁縣管轄,因而浮梁被譽為“世界瓷都之源”;唐代的浮梁茶也曾聞名天下,在敦煌遺書之《茶酒論》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分別留有“浮梁歙州,萬國來求”與“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美名,於是又被人們讚為“中國名茶之鄉”。 4月14日下午,記者驅車沿著景婺黃(常)高速公路來到浮梁,在路上感受沿途的風景、故事和力量。

【沿著高速看中國(江西)】景婺黃(常)高速助浮梁邁上致富路

  4月14日下午14:40,記者抵達景德鎮東收費站。

  景德鎮東收費站位於景德鎮市浮梁縣湘湖鎮,是千年瓷都景德鎮的“東大門”。2019年6月9日,景德鎮東收費站舊貌換新顏,整體以清代徽派建築風格設計建成新站,共設有4進7齣11個出入口,通行能力較原有老站提高了近3倍。景東收費站距景德鎮市皇窯陶瓷文化旅遊景區僅2.7千米,與景德鎮重要的陶瓷文化創意園區陶溪川、雕塑瓷廠僅9千米,是景德鎮地標性的高速門戶樞紐。

【沿著高速看中國(江西)】景婺黃(常)高速助浮梁邁上致富路

  湘湖鎮地處景德鎮市東郊,素有“瓷都東大門”之稱,是浮梁縣的重點鄉鎮。鎮境內擁有全國唯一一所陶瓷重點院校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婺黃(常)、景白公路穿境而過,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區位優勢。浮梁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高華告訴記者,近年來,景德鎮東收費站與湘湖鎮政府共同圍繞“大學城、大交通、大集鎮、大基地”這一目標,依託區位優勢,促進全鎮經濟和各項事業蓬勃發展。2020年,湘湖鎮實現財政總收入為7676.5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547元。

  在景德鎮市浮梁縣江村鄉嚴臺村,村民們背著竹簍,提著袋子,一個個興致勃勃地將自己的勞動成果拿去賣掉換成現錢,場面蔚為壯觀。“這幾天的茶農們收成都還不錯,荷包都鼓起來了!” 36歲的茶老闆江坤聖説。

  2014年初,在浙江杭州搞裝修的他回到家鄉,發現村裏許多年輕人外出追夢後都不願再回來,老一輩人守著茶葉地年復一年。“農村需要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只要人勤奮,土裏也能刨真金……”在親朋好友的一片惋惜聲中,2015年,江坤聖毅然放棄蒸蒸日上的裝修行業,回到家鄉創業,將多年的積蓄全部投入到做茶上,創建50多畝茶園農場。經過幾年的發展,他跟隨父母學習做茶技術,成為大家公認的“做茶達人”。

  江坤聖説,景婺黃(常)高速公路開通以後,農村道路也更加暢通,茶葉的生産運輸更加便利,宣傳和銷售也走上了正軌,有信心將自己的“浮嚴珍芝”品牌做大做強。如今通過行銷優質採品牌,他開的車,從麵包車,換上了比亞迪,最近又換上了德國大眾車,生意日益興隆。

  景德鎮市浮梁縣湘湖鎮進坑村是考古調查新發現的古陶瓷文化村落,因其完整保存了宋代制瓷的生産體系、一條完整的古陶瓷生産遺址廊道、最優質瓷石出産地和優美的田園風光,被譽為“瓷都搖籃、山水桃源”和“中國最美麗的窯址”。

  下午,記者驅車經寬闊的湘官公路來到景德鎮浮梁縣湘湖鎮進坑村。全村風景秀麗,環境優美,小南河溪流自村頭自村尾,交通便利。

  進坑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文華告訴記者,進坑村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以進城務工、種植、養殖為主,村民民風純樸,百姓安居樂業。到2019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21200元。

  劉文華告訴記者,2004年前,他和他父親一起在村裏做木匠,2004年-2005年期間,他抓住商機,開始為景婺黃(常)高速公路項目工地運送建材,做起了築路的建材生意,淘得了第一桶金。2006年,景婺黃(常)高速公路開通之後,劉文華正式開始做一站式建材採購採銷,生意越做越火。

  劉文華説,“進坑”不是“進入坑裏”的意思,是“進入寶藏”的意思。自從景婺黃(常)高速公路開通之後,這個原本隱藏于大山深處的無名小村莊,開始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

  為保護這裡珍貴的歷史文化,進坑村逐步恢復了古陶瓷生産遺址廊道,切實保護古陶瓷礦坑,創建村史館,全面實施了瓷石、麻石古道和瓷石水碓恢復工程,建設了400多米長的原生態石徹圍墻,通過史料、實物等多種形式全面展示宋代景德鎮陶瓷歷史文化,再現當年陶瓷生産風貌。同時,該村還開發了以“進坑村史館——蒼塢宋代窯址——國山下宋代窯址——瓷石古道——瓷石加工水碓——宋代青白瓷藝術特展”為主線的宋代制瓷風情遊覽路線,吸引越來越多的陶瓷愛好者慕名前來參加陶藝沙龍、文化交流、陶瓷考古和陶藝創作。

  日前,該村被納入了景德鎮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範圍,規劃建設為“國家陶瓷歷史文化公園”。如今走進進坑,隨處可見明清古建,瓷石古道在連綿田野之間延伸,古樟樹、門樓、民居、古橋涼亭等參差其中,遊客們悠閒地漫步在村中小道……

  為實現以農帶旅、以旅富農,一三産業協調發展,相互促進和補充,該村組織成立了陶文園種養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現代休閒旅遊農業,全村130多戶村民加入。

【沿著高速看中國(江西)】景婺黃(常)高速助浮梁邁上致富路

  “我們的種養專業合作社堅持打好陶瓷文化牌、生態牌、旅遊牌,種植有機農産品,發展生態休閒觀光産業。目前,這裡已形成油菜120畝、觀賞荷花100畝、有機水稻60畝、桑葚40畝、紫薇和月季花40畝、皇菊30畝、鬱金香和百合花30畝的種植規模。”合作社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外,合作社還通過舉辦“潑泥節”、“荷花節”等特色活動,不斷做旺人氣、做大名氣、做足財氣,帶富當地群眾。

  隨著鄉村遊逐漸升溫,村民們也先後辦起了10多家民宿飯店,舉辦土特産展示活動。在合作社分到了紅利,在鄉村旅遊上嘗到了甜頭,村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目前,進坑村休閒農業經營主體包括農家樂、休閒農莊和鄉村民宿等,年經營收入增長到5000萬元,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休閒農業帶動戶數135戶,佔總戶數的72.6%,該村真正成為了能給村民帶來幸福感的美麗鄉村。

  劉文華告訴記者,近兩年,進坑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建設吸引了不少旅客前來自駕遊,有些遊客還留下來,成為這裡的電商和創客。目前進坑村有10多個創客在村裏租房定居創業,成為這裡的常駐“村民”。

【沿著高速看中國(江西)】景婺黃(常)高速助浮梁邁上致富路

  王博文,易夢尋,河南信陽人,一對小情侶。“進坑村最吸引我們的就是她的自然環境優美,以及悠久的陶瓷歷史文化。同時進坑村離市區不遠,生活比較方便。” “在北京地鐵很擁擠,工作壓力很大,經常加班,覺得這並不是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當時想找一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落,找座老房子改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從事自己喜歡的自媒體工作。” 王博文説。

  據了解,王博文,2017年畢業于江南大學,畢業後在北京海淀國投工作。易夢尋,2017年畢業于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先後在廣東電視臺駐北京欄目組、央視中國品牌影響力欄目擔任主持人、製片職務。

【沿著高速看中國(江西)】景婺黃(常)高速助浮梁邁上致富路

  王博文告訴記者,易夢尋這兩天忙著準備瓷都文旅形象大使決賽,還參加江西省旅發大會導遊員演練培訓。”

  王博文、易夢尋來到景德鎮進坑村租了一戶農院,租金1年1萬多元,裝修用了20多萬元。

【沿著高速看中國(江西)】景婺黃(常)高速助浮梁邁上致富路

  易夢尋1995年出生,因為偶然的一次出遊,她便愛上了作為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鎮之初的景德鎮浮梁縣。2020年,她辭工作,退房子,別舊友,毫不猶豫地離開了讓她充滿壓力的北京,來到了讓她一直魂牽夢繞的地方——景德鎮。十年的租期,她打算定居在這裡。為了將老房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她自己動手砌墻,和水泥,貼瓷磚,畫墻畫,用了兩個月時間終於將原本破敗的舊村房改造成了詩意棲居之處。但是安逸之餘,懷揣著陶瓷夢的她總想著得為瓷都做點什麼,於是她註冊了一個傳媒公司和一個自媒體號“夢尋記”。她想結合新媒體優勢,用短視頻和直播等方式展現景德鎮的文化魅力,讓更多的人了解景德鎮,愛上景德鎮。

【沿著高速看中國(江西)】景婺黃(常)高速助浮梁邁上致富路

  如今短視頻自媒體號《夢尋記》幾個月時間便吸引了全網10幾萬粉絲,而且在瓷博會時,她與師傅學習拉胚的直播,實時觀看量衝到了江西第一名。

【沿著高速看中國(江西)】景婺黃(常)高速助浮梁邁上致富路

  記者走進進坑村“一點山舍”民居。民居的女主人是青年雕塑師羅慶美。她告訴記者,“進坑的自然環境,氛圍安靜,我們和房東相處也很好,周圍的創客朋友都相處愉快。而且這個村子相對來説離市區還是挺近的。”

【沿著高速看中國(江西)】景婺黃(常)高速助浮梁邁上致富路

  羅慶美女士1995年出生於湖南,2017年本科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大學雕塑係,2018年考入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生院學習雕塑。

  羅慶美的丈夫王桂生,1989年出生貴州,江西省工藝美術師,少數民族雕塑美術師,傑出青年陶瓷藝術家,景德鎮雕塑協會會員,2010年進入景德鎮陶瓷大學學習雕塑,2014年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大學雕塑專業。大學畢業時,他以貴州少數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個民族元素設計的一套陶瓷雕塑在優秀畢業作品展上拿了一等獎,為他畢業後的創作指引引了方向。景德鎮的陶瓷文化氛圍以及老師們的影響,堅定了他畢業後留在景德鎮創業的決心,畢業後留在景德鎮創立自己雕塑工作室。

  “我老公是從貴州山裏走出來上大學的,就是因為有了便利的交通,讓他來到景德鎮喜歡上陶瓷藝術,他的夢想是用陶瓷材料來塑造貴州的少數民族文化,宣傳貴州。”“高速公路讓我們可以自駕來回貴州、湖南和江西。在路上,我們可以隨時下車去看風景,沒有限制,説走就走。高速也讓我們可以自駕去外地的銅廠做作品,拓展更多的材料來豐富我們的藝術作品。”(王健攝影)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