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極端天氣將愈加頻繁 我國當前和下一階段防汛抗洪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2021-07-28 22:46:4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魏鬱):記者28日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佈會上了解到,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未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將愈加頻繁,我國當前和下一階段防汛抗洪形勢仍然嚴峻複雜。

  7月17日到22日,河南省出現歷史罕見極端強降雨,暴雨天氣過程持續長達6天,多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鄭州、鶴壁、安陽、新鄉、洛陽等19個國家氣象站日降雨量突破了建站以來的歷史極值。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王志華表示,這次降雨過程累計雨量多、降雨強度大,極端性非常突出。“究其原因,從天氣角度來講,特大暴雨的出現一般要具有非常充沛的水汽,還有持續的、強烈的垂直上升運動,使水汽遇冷後變成雨滴降落起來。本次特大暴雨的産生就是因為具備了這兩個條件;從大的背景來説,是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增大,劇烈程度越來越強。”

  王志華認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未來將經常發生破記錄極端事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已經成為全世介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現在發生的破紀錄的極端事件會隨著氣候變暖成為經常發生的事件。事實上,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近年來明顯增多。比如説,今年1月份我國中東部出現大範圍強寒潮天氣,4-5月份長江中下游發生的雷雨大風和龍捲風等強對流天氣以及近期的河南特大暴雨,都是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發生的。“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要加強監測預報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針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預警服務能力;同時,還要在實戰性、可操作性和落實責任上下功夫。“現在各個行業、各個地方都有一整套應對各種災害的預案,要進一步檢視這些預案,讓這些預案具有實戰性和可操作性。再有就是落實責任,特別是行政首長負責制,能夠真正遇到極端天氣迅速進入崗位,下沉一線,全力做好應對工作。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目前,我國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時期,周學文表示,預計8月底前我國部分地區仍有發生極端強降水事件的可能性,當前和下一階段防汛抗洪形勢仍然嚴峻複雜。“京津冀大部、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西部、吉林西部和遼寧西部,8月中下旬上述地區有發生極端強降水事件的可能。部分江河流域可能發生較大洪水,後期可能還會有多個颱風生成登陸影響我國,並有可能北上。前期發生洪澇的東北、海河、黃淮等地區江河底水高、土壤飽和,再遇強降雨有可能形成流域性洪水,還可能引發山洪、滑坡、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內澇等災害。”

  周學文表示,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將繼續加強統籌協調,進一步抓細抓實防汛救災各項措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