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正在昆明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和路徑。
當前,全球正共同採取行動,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科技將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科技不僅能實現傳統生態監測手段的數字化,更能在數據採集、整理、分析、預測等方面實現全方位智慧融合,讓數據會“説話”、會“思考”、會“預判”。華為相信,科技進步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理解和守護自然,並減輕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隨著通信技術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據分析手段不斷升級迭代,數字技術將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不斷創造新的可能性。
過去30多年以來,華為一直秉承“讓科技與自然共生”理念,努力減少自身運營的碳排放,同時通過創新産品和解決方案,助力各行業節能減排。此外,還利用數字技術保護森林、海洋、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積極與合作夥伴開展全球實踐,用科技守護自然。
科技守護旗艦物種
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海南長臂猿家族新增兩隻猿寶寶……旗艦物種保護取得亮眼成績。在這背後,有數字科技創新驅動力的推動。
以網絡聯接、雲和AI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的介入,為傳統的自然保護行業帶來新動力。通信網絡鋪就的信息高速公路,能把野外採集到的物種活動、生態環境變化等信息及時回傳;而人工智能和演算法的加持,能大大提升野外監測數據的處理效率,為科研和保護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作為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慧終端供應商,華為積極參與旗艦物種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工作,用數字技術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遙感衛星、無人機和地面設備,以及700M LTE網絡搭建起“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24小時監測國家公園裏的旗艦物種。這個監測體系分為野外信息採集、實時傳輸、數據分析處理三層架構,其中華為與夥伴聯合打造的700M LTE網絡,是起到關鍵作用的系統底層。該網絡可完成紅外野保相機圖像和高清視頻實時回傳,土壤、水質、空氣等感測器的生態因子採集回傳,還可實現森林防火和道路卡口監測影像實時傳送,以及實時查詢護林員巡護軌跡,實現護林員視頻或語音實時對講等。目前,這套“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系統已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應用,有線無線融合網絡實現全域覆蓋,幾萬台各種類型的監測終端遍佈公園各個角落,對虎、豹等珍稀野生動物和自然資源做到精準化、智慧化監測、評估和管理,助力實現建好國家公園目標。
雲南西雙版納引入4G/5G、光網絡、雲、IoT等技術,構建完整的亞洲象監測預警網絡架構,實現監測數據實時採集、實時傳輸。其中,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雲南有限公司聯合華為開展一系列全光網絡的創新應用探索,通過引入品質專線支撐亞洲象監測數據實時回傳,並基於全光網絡實現各州縣對亞洲象保護的協同管理。品質專線不僅可有效保障監測數據的高可靠傳輸,同時支持從攝像頭到雲端的超低時延傳輸,基於無損高清視頻數據大幅提升亞洲象的智慧識別效率。
聲動自然,雲和AI守護
生物多樣性監測是開展科學研究和保護工作的基礎。保護工作者需要掌握足夠的信息,包括野生動物的活動和分佈、物種群落變化、棲息地變化、人為干擾因素等,進而在大量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發現規律,採取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並評估保護成效。
聲學監測具有不受光線影響、對生物無干擾、24小時全天候、數據量小等優勢,適合長時間、大範圍、實時地進行生物多樣性監測,目前已成為生物多樣性監測的熱門方式。
2019年以來,華為和NGO組織RFCx(雨林聯接組織)合作開發了基於雲和AI的聲學監測系統——守衛者,該系統通過在野外布設加裝了太陽能電池板的聲音採集設備24小時不間斷地收集附近的環境聲音,並通過運營商的通信網絡實時上傳到雲端,基於AI演算法對數據進行分析檢測。
在華為的支持下,守衛者系統在全球近30個保護地應用。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到希臘北品都斯國家公園,從哥斯達黎加奧薩半島的蜘蛛猴到智利納韋爾布塔國家公園的達爾文狐,從愛爾蘭南部航運海域內的鯨豚到意大利濕地的鳥類,守衛者傾聽和分析自然界的變化,為生態學家提供數據支撐。守衛者系統也因積極利用創新科技守護自然、制止人類活動破壞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行動和努力,榮獲GSMA 2021全球移動大獎(GLOMO)——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傑出移動貢獻獎。
此外,華為還與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聯合開展Tech4Nature項目,在中國、泰國、瑞士、西班牙、毛里求斯5個國家的保護地開展工作,促進高山、濕地、珊瑚礁、熱帶雨林和溫帶森林等多類生態系統及當地旗艦物種開發並應用基於數字技術的保護方案,助力全球300個保護地的有效管理和保護。
華為將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理念,攜手學術、産業等各界合作夥伴,通過技術創新積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數據來源:華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