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中國空間站為何被聯合國稱為“偉大範例”
2022-04-16 17:41:3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4月16日上午十時,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3名航天員在軌183天后返回地球,結束了為期六個月的太空之旅。

  這是中國航天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天,世界為之矚目。“祝賀摘星星的中國航天員!”伊朗駐華大使館第一時間在微博上發文祝賀。對中國而言,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地球的這一刻,意味著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圓滿收官,推動聯合國“全球共享太空”倡議實現往前邁了一步。

  值得關注的是,相較于神舟十二號繞飛地球11圈、歷時一天多才回家,神舟十三號繞飛地球5圈、僅用幾小時就回到了家。這個時間甚至比地球上跨城市出差還要短,技術的創新突破令人驚艷。

  值得稱道的當然不只一項。過去半年裏,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漂亮完成了全部既定任務:三名航天員兩次出艙、進行了眾多科學技術試驗、通過太空授課與國內外學習互動等,創造了多個“首次”,帶給全球許多獨特的太空新體驗。

  一週前,在位於華盛頓的中國駐美大使館內,中國航天員與美國青少年及他們的父母老師進行了“天宮問答”活動。“在空間站怎麼吃飯”“航天員的訓練和娛樂方式都有哪些”……美國小學生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也在線參加了這次活動,他期待,“人類能夠共同努力,在火星和其他星球上建立可自給自足的文明”。這份努力當然包括中國空間站的建設。

  今天,當人們為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歡呼時,更應銘記的是中國載人航天成就的來之不易。自1992年確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以來,中國一直堅持自主創新,同時加強與俄羅斯、日本、歐洲等國際合作,一步一步朝著既定目標邁進。

  如今,隨著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空間站將進入建造階段,目標是自主建設一個常駐60至180噸級的大型空間站,數年之後它或許將成為在軌的唯一空間站。這不僅是中國人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也是全人類合作探索太空新階段的開始。

  中國空間站是歷史上此類項目首次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目前已有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莫內塔·迪皮波評價説,中國開放空間站是聯合國“全球共享太空”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偉大範例”。

  此外,多名外國航天員也表達了到中國空間站工作的期待。德國航天員馬蒂亞斯説,他已經學習了多年的中文,“就是期望有一天可以登上中國的空間站”。

  外太空屬於全人類。早在1985年,太空探索者協會執行理事長安迪·特納奇就表示:“我們雖然沒有共同的語言,卻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探索太空並將技術成果應用於‘同一個地球’。”向世界敞開大門的中國空間站將成為“全人類共同的家”,見證中國在外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不懈努力。(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