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美式民主”染指哪,哪就滿目瘡痍
2022-09-01 19:35:4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胡君顏

  一年前的8月29日,在完全撤出阿富汗的前一天,美軍以打擊極端組織為由對阿富汗發動空襲,炸死10名平民,其中包括7名兒童,最小的只有兩歲。

  一年後的同一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爆發一場嚴重衝突,造成至少30人死亡,數百人受傷。就連被美軍重點保護的“綠區”也遭到火箭彈的襲擊。《紐約時報》稱,這可能標誌著伊拉克進入更加危險階段的開始。

  從阿富汗到伊拉克,這兩個美國試圖用槍炮建立的“民主樣板”慘痛事實表明:“美式民主”染指哪,哪就深陷動蕩衝突,哪就有無辜的受害者與大量流離失所的難民。

  就伊拉克這輪衝突看,直接導火索是組閣“難産”。自2005年伊拉克舉行“美式民主”選舉以來,沒有一次能夠順利組閣。去年10月伊拉克舉行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薩德爾運動”獲得最多席位,但也未能組建多數派政府。該黨派領導人薩德爾一直呼籲解散國民議會、重新選舉,以打破長達數月的組閣僵局。為了給當局施加壓力,薩德爾日前宣佈將退出政壇,隨後他的支持者走上街頭舉行抗議,並與伊拉克安全部隊發生暴力衝突。

  追根溯源,造成伊拉克局勢動蕩的始作俑者是美國。2003年,美國拿著一小瓶洗衣粉發動伊拉克戰爭,並在戰後強行植入“美式民主”。經過近20年的實踐,所謂的“民主改造”令伊拉克滿目瘡痍。

  政治上,美國將西方民主政治體制嫁接給伊拉克,建立起教派分權模式,總統由庫爾德人擔任,總理和議長分別由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人士執掌。這實際上造成伊拉克深陷政治分裂,各政治派別難以達成和解。

  經濟上,戰爭與衝突給伊拉克經濟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數據顯示,1990年伊拉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為10356美元,但到2020年僅有4157美元。有分析認為,去年10月以來,伊拉克民眾多次走上街頭抗議,不僅是因為不滿政府遲遲無法組閣,更是對高失業率、生活難以為繼的宣泄。

  安全方面,由於伊拉克國內政局混亂,恐怖主義迅速滋生蔓延,伊拉克民眾再次成為直接受害者。根據伊拉克戰爭期間平民死亡人數統計網站的數據,在2003年至2021年,平均每年發生約3400起恐怖襲擊事件,平均每起襲擊事件會導致4名無辜民眾死亡。

  目前,薩德爾呼籲支持者停止抗議並儘快撤出巴格達“綠區”,巴格達局勢暫時得到緩解。但是伊拉克政治亂局表明,美國在伊拉克推行“美式民主”徹底失敗了。

  從根本上説,這不僅在於強行嫁接的“美式民主”水土不服,更是因為美國輸出的實際是披著民主外衣的霸淩、壓制,是維護美式霸權的戰略企圖。伊拉克戰略問題專家艾哈邁德·沙裏菲指出,美國入侵伊拉克的目的並不是它所説的幫助伊拉克實現民主等,而是為了加強美國在中東的主導權。

  20年過去了,中東有近百萬無辜生命倒在了“美式民主”坍塌的樣板房下。國際社會必須清算美國在中東犯下的罪行,為受害者討回公道。(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