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幾天,全球裝載量最大的汽車滾裝船“深圳號”將從中國江蘇首航。運營該船的中國車企比亞迪14日告訴《國際銳評》,今年一季度,公司利用滾裝船向海外運載超過2.5萬輛新能源車,海外累計銷量超20.61萬輛,同比增長110%。
中國新能源産品出口海外,不僅給世界帶去“新”意和“綠”意,也成為拉動外貿的重要動力。中國官方同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增長6.9%,總體實現平穩開局。彭博社等外媒指出,在美國加徵關稅擾亂全球貿易秩序等形勢下,“中國貿易數據超出預期”“保持了韌性”,實屬不易。
外界注意到,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口出現下降。這一方面是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少了兩個工作日,影響到進口增速。但更應看到的是,一季度中國工業生産較快增長、消費市場平穩向好,分別帶動零部件和設備、消費品進口顯著增加,比如食用油進口值增長12.1%,幹鮮瓜果進口量增加8.3%。可以看出,作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國,中國進口增長的空間依然巨大,中國大市場始終是世界大機遇。
面對關稅壁壘等外部挑戰,中國外貿的韌性從何而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孝松對《國際銳評》指出,這得益於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市場廣闊、潛力巨大,尤其是産業鏈供應鏈具有強大韌性。近年來,由於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地緣政治衝突不斷,全球産供鏈穩定受到威脅。中國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不僅賦能貿易夥伴發展,也增強了自身抵禦風險的能力。
今年一季度,東盟繼續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進出口同比增長7.1%,佔中國外貿的比重提升到16.6%。同時,中國對歐盟進出口增長1.4%,差不多每分鐘有超過1000萬元的貿易往來。另外,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同比增長2.2%,佔外貿比重達51.1%。即便受美國政府濫施關稅的干擾和衝擊,一季度中美雙邊貿易仍保持4%增長。這表明中美經貿合作是內生動力,關稅壁壘難以阻擋。
與此同時,中國外貿向“新”而行增強了市場競爭力。一季度,中國裝備製造業産品進出口增長7.6%,佔據外貿的“半壁江山”,特別是自主品牌産品出口規模逐年增長。這些年,小到咖啡機、掃地機,大到電動汽車、工業機器人,中國産品的科技含量得到廣泛認可,“創新”已經成為中國外貿的鮮明底色。
此外,一系列穩外貿政策落地顯效,也增強了中國外貿破浪前行的韌性。去年11月,中國政府發佈《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吸引和便利商務人員跨境往來等。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穩定對外貿易發展”並提出一系列舉措。這些都為中國外貿保持平穩開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外資企業在中國外貿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數據顯示,近5年,外資企業累計進出口在中國外貿中的佔比約為1/3。今年一季度,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資企業超過6.7萬家,創近3年同期新高;外資企業進出口2.99萬億元,連續4個季度實現增長。美國果蔬企業都樂中國市場總監王娜告訴《國際銳評》,前七屆進博會期間,公司將馬來西亞鮮榴蓮等18款果蔬新品進行了首發,成功將展品轉化成熱銷商品。而且,隨著中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他們的通關效率從五年前的3至5天縮短到1至2天,“這對生鮮貨物的進口幫助很大,也堅定了我們在中國長期發展的信心”。
4月以來,美方對所有貿易夥伴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對全球貿易造成更大衝擊。越是艱險越向前。面對關稅風暴,中國一方面提出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一方面堅定不移擴大開放。這幾天,第五屆消博會和第137屆廣交會相繼舉行,參展規模均創新高。巴西中國創新經濟研究院主席克勞迪婭·亞努齊評價説,開放的中國為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
無懼風雨挑戰,中國外貿堅韌前行。世界也會進一步看清:保護主義沒有出路,開放合作才能贏得未來。
(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