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進博有期,開放不止——進博會奏響人類命運與共交響曲
2022-11-17 22:19:00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楊玉國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道(文/姜微 許曉青 周蕊)進博會是一扇窗,中國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國。

  連日來,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客流如織。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特設“展中展”:中國這十年——對外開放成就展,全方位展示十年來中國與世界開放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的生動細節。這片新創設的展區既是中國各地通過對外開放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形象展示,也為世界觀察今日中國新發展格局打開一個嶄新窗口。

  中共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中國大市場正在成為世界大機遇。五年進博會,既是印證非凡十年的鮮活案例,也是十年偉大變革的一項豐碩成果。隨著進博會一年一辦,越辦越好,它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準開放的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

  雙循環下“雙向奔赴”

  “我們日本本部員工都應該來進博會看看!”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執行董事、東亞區總裁齊藤晃在進博會上對記者説。

  這家世界500強企業,見證了中國40多年改革開放歷程,參加了進博會五屆中的四屆。“我們連續參展了前三屆進博會,第四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因素沒有參加,有些遺憾;今年又收到主辦方熱情邀請,我們欣然決定參展,因為要讀懂當今中國,一定要參展進博會。”齊藤晃説。

  你選擇我,我選擇你。進博會“中國這十年——對外開放成就展”顯示,中國建設了一系列開放平臺,惠及全球,越辦越好。從廣交會到投洽會,從服貿會到消博會,開放平臺“矩陣”更加堅實。已成功舉辦五屆的進博會,作為世界貿易史上的創舉,國際採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四大平臺作用不斷凸顯。

  《世界開放報告2022》顯示,中國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取得進展,開放指數從2012年的0.7107提升至2020年的0.7507,提高了5.6%,排名從第47位提升至第39位。

  進博會仿佛一個“濃縮的世界”,薈萃全球商品、集納創新技術,取之於世界,用之於世界。今年有14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展,127個國家和地區的2800多家企業參加企業商業展,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84家。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讓進博會成為一場頗具吸引力的“雙向奔赴”——供應商與採購者,生産方與消費者,投資方與創新項目,尤其是外資企業與中國市場。眾多企業,不論中外,借助進博平臺,相識相知,成為好“鄰居”、好夥伴。

  伊藤忠商事的合作方之一,亦是位列世界500強企業的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今年首次以集團形式參展進博會,簽下一批重量級合作備忘錄。其中就有蒂森克虜伯新紀元氯工程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伊藤忠(中國)集團有限公司與國家能源集團旗下國華投資公司(氫能公司)在華首個合作備忘錄,共同聚焦綠色産業鏈。

  “中國是世界經濟穩定和發展的重要貢獻者,中國市場為外資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蒂森克虜伯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高岩説,進博會是外企向中國市場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進博會,外企可以增強在中國市場的品牌認知,展示多元業務,進一步拓展與中國合作夥伴的全方位合作。

  《世界開放報告2022》指出,進博會以國內超大市場的吸引力,拉緊了全球企業與中國市場的紐帶,增進了國內外産業鏈的聯繫,對衝了疫情下供應鏈受阻等不利因素,進一步暢通了國內國際雙循環。

  新朋老友滿載而歸。第五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735.2億美元(按一年計),比上屆增長3.9%。

  大小企業共享“蛋糕”

  小到9平方米的基本展位,大到數千平方米的特裝展臺,進博會“朋友圈”遍及五湖四海,進博“大家庭”規模越來越大,覆蓋越來越廣。今年進博現場展示了438項代表性首發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五年累計近2000項。

  在進博會“大家庭”裏,人們感受到市場相通、産業相融、創新相促、規則相聯。每年與世界頂尖的高科技企業、製造大廠同場展示的,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小微企業。進博會不論地域遠近、不論企業規模,是大家的進博會。

  “在進博會,小國貿易也可以找到大市場、大通路、大代理。”來自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參展商黃勝今年代表企業與中國採購商簽訂了一筆價值10萬美元的協議,主要是出口朗姆酒。儘管聯合展位面積不大,且該國與中國相距遙遠,但黃勝已經在期待明年再度相約進博。

  根據進博會招展規則,最不發達國家參展方可獲得免費展位及其他優惠支持。五年來,通過進博會“大家庭”的展示推介,埃塞俄比亞咖啡、阿富汗手工地毯、柬埔寨香米和紫衣腰果等,逐步進入中國尋常家庭。

  從中華傳統節慶到“雙十一”購物狂歡,中國老百姓的購物車更加豐富飽滿,全球各地生産商和投資者分享中國進口“大蛋糕”。

  太平洋島國的咖農、拉美手工業者、非洲果農等收穫更多就業機會,比如進博會阿富汗手工地毯的訂單,就為當地2000多個家庭創造了就業。

  見證進博會歷程的東帝汶産品展區負責人貝蕾感慨,第一屆時他們只有一個展架,到第五屆開幕時,東帝汶産品已擁有三處不同的展位,其中包括進博會主辦方專門為最不發達國家提供的免費展位。

  “借力進博會平臺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東帝汶國家館2019年12月落地上海,常年展銷,讓進博效應和紅利可持續,惠及中國消費者,也惠及東帝汶大批農戶。”她説。

  進博會“中國這十年——對外開放成就展”展示,中國推出一系列開放平臺,銜接一攬子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形成制度型開放的基石,為更高水準開放夯實底座。

  2022年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實施,相關特別管理措施“瘦身”,僅剩27條。近日公佈的《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2022年版)》,成外商投資增資“定心丸”。

  在進博會“大家庭”裏,創新活力不斷涌現,綠色低碳躍然而出。在第五屆進博會上,幾乎所有展位、所有企業和品牌都在探討“雙碳”實踐及其成果,一批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的中外企業十分活躍。從進博五年,觀察中國十年,貫穿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十年來,上海自貿區內機場、港口、工地一派繁忙,進博會參展方特斯拉于2022年8月下線第100萬輛整車;另一參展方瑞士ABB集團,在浦東工廠探索“用機器人造機器人”;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企業在陸家嘴、在張江、在金橋、在臨港,踐行了一系列全球領先的綠色低碳解決方案;在連續五年舉辦進博會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方圓十公里內,青浦區、閔行區、長寧區、嘉定區等擁有多個開發區、高新區,大批進博優質項目紛紛落地。

  開放促改革,改革促創新。五年來,一大批跨國協同創新項目始於上海、始於進博。進博會展品“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Micra已獲批上市,為中國3000多名患者解決“心疾”;通用汽車積累了前四屆參展經驗,于第五屆進博會推出全新的道朗格平臺,為中國車主提供高端定制服務。

  此外,《上海市服務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條例》也已于第五屆進博會前生效。這項地方立法有助於讓進博會服務保障機制和舉措固定下來,持續放大綜合效應。

  “從進博會觀察,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是中國推動高品質發展,形成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必要之舉。”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研究員權衡説。

  踐行真正多邊主義

  一張巨幅照片在進博會“中國這十年——對外開放成就展”上令人印象深刻,畫面中的列車標有“陸海通道國際聯運班列”字樣。

  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保障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這一系列國際聯運班列將重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等與中國境外主要陸海貿易樞紐直接聯繫起來,再通過海陸空多種渠道,連接歐亞,形成複合型網狀開放通道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地暴發後,這條陸海通道及其班列,效能更強勁、服務更多元,惠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歐亞大陸克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起到了內通外聯的作用。在第五屆進博會完成“首秀”的大龍網集團是“一帶一路”數字貿易服務商,也是陸海通道發展的見證者。

  “我們為中亞、東南亞地區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商貿支持,在疫情相對嚴重時,依靠網絡平臺,克服地域阻礙,將區域貿易、跨境電商等整合起來,惠及更多國家、更多企業。”首次參展進博會的大龍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馮劍峰説。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築墻設壘”“脫鉤斷鏈”現象不絕。而進博會現場奏響的是人類命運與共的和諧交響曲。

  進博會及其“展中展”是一個窗口,見證了中國正在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目前中國正全面深入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談判,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促進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

  進博會不僅是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紐帶,也是國際人文情感交流的紐帶。自第四屆進博會起,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等系列活動與進博會同城同期銜接、聯動;進博會上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走紅“出圈”,身懷絕技的多國手工藝匠人不遠萬里來到上海,收穫訂單,更收穫認同和掌聲。

  在第五屆進博會閉幕之際,第六屆進博會的簽約報名已全面啟動,全球企業簽約報名的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

  確認參展第六屆進博會的美國嘉吉公司從進博會上看到了信心和解決方案。嘉吉中國區總裁劉軍説:“儘管世界經濟發展仍具有很大不確定性,但中國市場活力旺盛、潛力巨大,進博會具有很強的啟迪意義,引導企業直面風險和挑戰,追求更高品質發展。”

  “新時代,共享未來!”不僅是口號,更是一種追求全球共同繁榮的理念,這句極具感召力的口號,已經從上海出發,走向世界。

  “中國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權衡認為,這也體現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始終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得到了更多國家、地區和更多企業的認同。

  海關總署11月7日發佈數據,今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進出口總值34.62萬億元,同比增長9.5%;同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11.23萬億元,增長20.9%,顯示出強勁動能。

  正如“中國這十年——對外開放成就展”尾聲部分突出顯示的那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中國正在為世界繁榮發展作出新貢獻。

  新征程上,中國正同各國一道,共同克服全球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讓開放為全球發展帶來新的光明前程。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