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中國抗疫的變與不變
2022-12-15 07:50:4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中國政府最近優化了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涉及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優化調整隔離方式、加快推進老年人疫苗接種等十方面內容。“新十條”的出臺,目的是持續提高防疫的科學精準水準,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現在,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到內陸地區,人們跨區域出行往來基本恢復暢通,中國社會正朝著生産與生活正常化邁進。

  中國為何在現階段優化調整防疫政策?這是在近三年抗擊疫情取得顯著成果的基礎上,根據疫情形勢新變化、綜合研判各方麵條件後的主動作為與理性抉擇。換句話説,中國用近三年有力有效防疫,贏得了現在優化調整的時機與條件。

  如果把這場抗疫比作一場戰爭,那麼經過近三年的對決,作戰雙方的力量出現了此消彼長的明顯變化。當前,全球多項科學研究都顯示,相比于疫情暴發初期的新冠病毒,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明顯減弱。而中國作為最早迎戰新冠疫情的國家之一,目前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超過90%,築起了比較堅實的免疫屏障。與此同時,中國在與病毒的不斷鬥爭中積累了大量經驗,藥物研發、醫療和物資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中國民眾對病毒的態度也更加泰然。可見,中國迎來了一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的關鍵“窗口期”。

  從世界範圍看,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防疫政策逐步放開時,幾乎都會在短期內出現病例數激增、醫療資源緊缺等問題。中國的防疫政策正在“換檔”,不可避免會有一個適應期。中國政府呼籲加強全人群特別是老年人群的免疫接種、要求一些城市加快完善分級診療救治體系、強調加強藥物供應和醫療資源準備等,不僅是為了適應疫情新形勢要求、儘快度過政策調整“適應期”,更體現了中國抗疫一以貫之的初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自抗擊疫情之初,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就明確,要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此為根本遵循,中國先後打贏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有效處置了百餘起聚集性疫情,有效應對了五波全球疫情的衝擊,成為世界主要大國中新冠肺炎發病率最低、死亡人數最少的國家。根據世衛組織13日公佈的數據,全球累計報告新冠確診病例約6.45億,死亡超過663萬人。中國官方14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內地累計報告確診病例約36萬例,死亡5235例。

  得益於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達到8.1%,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9.9%,有力維護了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隨著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國內外機構紛紛展望,2023年中國經濟將迎來修複式回升,給世界經濟帶來更大動力。

  與此同時,中國為全球抗疫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過去三年,中國毫無保留地與世界分享抗疫經驗與方法,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援助超過22億劑疫苗,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資……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前主席穆尼爾·阿克拉姆評價説,中國已成為抗擊新冠疫情的世界性模範,中國對全球抗疫作出的貢獻不可磨滅。

  當前,新冠疫情尚未結束,抗疫依然在路上。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因時因勢調整對策——這就是中國抗疫的“變”與“不變”。沿著這條路子往前走,抓住當前“窗口期”實現“戰略反攻”,中國離最終的勝利正越來越近。(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