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歐洲頭條丨歐盟收緊對俄能源制裁 究竟卡緊了誰的脖子?
2023-02-07 10:18:3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呂冬

  當地時間2月5日,歐盟正式宣佈聯手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對俄羅斯石油産品實施價格上限。

  限價令于5日當天生效,具體為對汽油、柴油、煤油等較貴石油産品設定每桶100美元的價格上限,對燃料油、石腦油等較便宜石油産品設定每桶45美元的價格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俄烏衝突以來歐盟第三次在石油領域對俄羅斯施加制裁。去年6月,歐盟先是宣佈禁止通過海運進口俄羅斯原油和石油産品。去年12月,歐盟、七國集團以及澳大利亞對俄羅斯海運出口原油設置每桶60美元的價格上限。

  美歐能夠單方面推行限價制裁的底氣,在於全球90%以上的航運保險業務被西方壟斷。應該説,新一輪制裁的核心是對俄羅斯柴油價格的限制,目的是進一步“封堵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的金融血脈”。但是效果能有多大?我們一起來算算賬。

  收緊制裁令歐盟作繭自縛

  從去年6月起,俄羅斯石油先被禁運繼而被限價,可年底數據顯示,俄羅斯石油産量反而增長了2%,達到5.35億噸。

  反觀自身能源匱乏,對俄大幅依賴的歐洲,在被美國牽著一道對俄羅斯施加多輪制裁後,其反噬效應令不少歐洲國家自身處境窘迫:能源供應緊張,電力和天然氣價格大幅飆升,通脹高漲不退,民眾不堪重負。

  制裁仿佛已經不再是一把雙刃劍,而成為刃口向內的“反向自殘”。這就意味著,歐盟一旦對俄制裁出招,似乎自身就會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雙重傷害。

  儘管暖冬和各國節能舉措在暫時緩解歐洲能源危機的困局,但能源領域的明眼人對制裁導致的惡果卻有入木三分的解讀。

  意大利歐洲問題研究中心高級能源經濟分析師德莫斯特內斯·弗洛羅斯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指出,歐洲能源危機遠未結束,歐洲真正的“凜冬”將在2023年冬季到來。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俄總統普京曾對歐盟的制裁做過這樣的評論,“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效果,反倒是歐盟自己遇到了難題。他們的通貨膨脹急劇上升,一些國家的數據更是創下歷史新高,不少民眾的生活早就已經苦不堪言,而通貨膨脹還導致了經濟危機的出現,這完全就是他們作繭自縛。”

  制裁者為俄油規避禁運另辟蹊徑

  此次歐美限制俄柴油的消息在去年底一經傳出,就引發了歐洲一系列連鎖反應。歐洲國家立即開始加大對俄柴油的進口,生怕等俄柴油限價生效後,出口商中斷對歐洲國家的出口。

  據報道,今年年初歐洲國家對俄柴油的採購量已經達到了每天60萬桶,創下新高。而歐洲之所以會加急進口俄柴油的原因就在於,一旦俄油真的斷供,歐洲將“有苦難言”。

  數據顯示,歐盟國家進口俄柴油數量在2022年達到了2.2億桶,佔總進口份額的一半。所以一旦俄油斷供,歐洲在短時間內難以找到替代供應商。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3日報道,用俄羅斯原油製成的燃料正在被印度煉油廠運往紐約。最近,英國也找到印度最大的能源公司,通過合作加緊中轉俄柴油。看來制裁的始作俑者們都在通過印度和他國的煉油廠從俄羅斯搶購打折原油。

  據英國《經濟學人》報道,制裁者已經幫助俄羅斯找到了規避石油禁運的方法。“禁運的一個主要影響是俄羅斯柴油將不再直接到達歐盟。印度或沙特等國家從俄羅斯購買廉價石油,在他們的煉油廠進行加工,最後將柴油賣給歐洲。”

  意大利歐洲問題研究中心高級能源經濟分析師德莫斯特內斯·弗洛羅斯指出,西方的制裁根本無法阻斷俄羅斯能源出口。

  制裁遊戲誰是贏家?

  對於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石油産品的新一輪制裁措施,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3日曾表示,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將進一步擾亂國際能源市場,同時,俄羅斯也將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

歐洲頭條丨歐盟收緊對俄能源制裁 究竟卡緊了誰的脖子?

  △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

  《經濟學人》指出,姑且不論西方對俄石油製品單方面限價對石油市場的擾亂及其帶來的不確定性,此舉最令人擔憂的影響是,全球經濟加速“脫鉤”,並進一步導致生活水準惡化。其他石油生産國將被迫捲入大國博弈,為自由貿易設置諸多政治前提。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在會晤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時戲謔地稱,“歐洲制裁的腳步略有放緩,俄羅斯反而正在加快適應制裁的步伐。”

  馮德萊恩承諾,歐盟將在2月24日,即俄烏衝突一週年之前實施對俄第十輪制裁。多輪制裁過後,貌似能用的手段都用了,但是仍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歐洲政客把自己逼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這場制裁遊戲的輸家和贏家究竟是誰?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