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音頻 收聽更多內容
有這麼一株小草,它從中國出發,漂洋過海,目前已經傳播至106個國家和地區,有效解決了所在國家和地區貧困、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問題。它的名字叫菌草,被所到之處的民眾親切地稱為“中國草”“幸福草”“太陽草”。目前,這項“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菌草技術被列為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項目,成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中國方案”的重要農業技術。
菌草發明人林佔熺(右一)與項目專家林冬梅(左一)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推廣菌草技術
2001年,中國首個援外菌草技術示範基地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建成落地。中國技術專家組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持續開展菌草種菇、菌草養畜的技術培訓、示範和推廣,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提供一條新途徑。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聯合國菌草技術項目的技術顧問林冬梅説,如今,菌草已經成為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的重要支柱産業: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現在菌草技術已經推廣到全國8個省份、16個地區、8600多戶老百姓了。東高地省農業方面最大的一個産業是咖啡,現在它就把菌草産業作為繼咖啡之後位列第二的支柱産業。”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菌草菇示範農戶喜獲豐收
為了感謝中方的援助,巴布亞新幾內亞一位部長把女兒的名字改為“菌草”。當地人還給中國技術專家們取了當地的名字,寓意美好,以表達對他們的尊重之情。林冬梅説,每當她來到巴布亞新幾內亞,都會受到民眾的熱情歡迎,她也把這裡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
“我覺得,我們做的不只是把技術傳播到發展中國家,我們做的工作其實還和當地老百姓形成了非常深厚的像一家人一樣的友誼關係,所以每次去東高地省就好像回到自己的第二故鄉。當地人看到我們非常尊重,也非常熱情。”
在斐濟,中國技術專家和當地農戶檢查菌草菇生長情況
在斐濟,一年只有旱雨兩季。每當旱季來臨,西部地區青飼料供應緊張。林冬梅説,菌草環境適應力強,産量高,能夠解決旱季飼料短缺問題,大大降低了旱季牛羊死亡率,助力斐濟農業發展,得到了斐濟農業部的高度認可:
“我們把菌草種上去以後,馬上就解決了旱季缺飼料的問題。斐濟農業部就把菌草作為飼料,推動菌草養畜,很切實地解決了旱季缺草的問題。我們系統性地解決了他們的發展問題,這對一個國家來説,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斐濟一個牧場,農戶通過種植菌草增加了牛羊的畜養量
斐濟主島維提島東部雷瓦河三角洲上有一個四面環水的村子——穆阿奈拉村。村民每天吃的是芋頭、木薯、椰子,中國的菌草技術給他們帶來了新鮮的蘑菇,也帶來了充滿希望的新生活。據中國援斐濟菌草技術項目專家組組長林佔森介紹,種植蘑菇勞動量小,週期短,很適合年齡大的老人,村裏一位名叫阿盧西奧•塔韋克沃阿的老人學習和應用菌草技術後,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他見到我們就高興地説,像他那麼大歲數的人,一般去找工作都找不到的,但是我們這個項目幫助了他。他雖然年紀大,還能夠通過種菇獲得了比較好的收入,特別是和種木薯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有所收益相比,他説我們這個見效特別快。老人逢人就誇我們這個項目,也感謝中國政府把這個技術送給他。”
在斐濟,中國技術專家和莉蒂婭等菌草菇種植戶合影
莉蒂婭是斐濟雷瓦殘疾人協會主席。她説,種植蘑菇十分適合像她這樣腿腳不方便的殘疾人,不用太費力,見效快,還能獲得不錯的收入。這些年,莉蒂婭還帶領其他殘疾人朋友一起參與種植,大家熱情都很高:
“種蘑菇對於我們殘疾人來説非常容易。我們只需要去挖溝,然後把菌種放下去,最後進行澆水,就可以進行4到5個月的收割。蘑菇種植可以在我們家周圍進行,所以對我們來説非常方便。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感謝菌草團隊,感謝中國政府。殘疾人從中受益良多,謝謝你們把菌草從中國帶過來。”
盧旺達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食品不足與營養不良是其長期以來面臨的難題,中國的菌草技術給當地農民帶來了新希望。據中國援盧旺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專家組組長陳曉斌介紹,如今在盧旺達,已有超過3.5萬名農民接受了菌草技術培訓,3800多戶家庭從事菌草技術生産工作。許多當地沒有工作、沒有經濟來源的農民學會菌草技術後都從中獲益:
“以前示範中心的翻譯員德瑪斯學會了菌草技術。2016年,他開始生産菌袋。大概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在胡耶市區蓋了一棟很好的房子,而且把孩子送去當地很好的學校去學習,家庭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援盧旺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第56期農業技術培訓班合影
帕斯卡西·尼拉吉爾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從事社會服務工作,先後在中國福建農林大學、中國援盧旺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學習菌菇種植技術。此後,尼拉吉爾帶領當地貧困婦女種植和出售菌菇,她發起成立的生産小組每月可生産菌袋3000個,部分收入用於幫助兒童接受教育、改善營養,尼拉吉爾也成了當地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她説:
“目前我們每月生産3000個菌袋,我們出售一些菌袋,以幫助那些貧困婦女的孩子獲得小學和中學學費,而另一些則用於改善婦女和兒童的營養。他們種植那些菌袋,吃蘑菇。因此,我感謝你們的支持,這有助於提高我們和婦女的生活水準。我們還為前來從事蘑菇生産技術的人提供工作。非常感謝。”
中國援巴布亞新幾內亞菌草示範基地栽培的菌草黃平菇
在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聯合國菌草技術項目的技術顧問林冬梅看來,菌草技術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實踐,有助於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我們比較全面地考慮可持續發展,包括減貧,還有我們會注重參與婦女的比例。我們給各個國家的大中小學提供科普教育活動,還正在和一些國家的學校開展合作,開設菌草學課程。我們落地一個國家,一定是要幫助老百姓,把菌草培育好,規劃好,推廣好,能夠改變很多人的生計。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到一個國家,當地的政府和民眾對我們都非常歡迎、非常尊重(的原因)。”
林冬梅介紹説,接下來,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繼續聯合國相關組織開展合作,在海外建設更多的菌草技術示範基地,加大培訓力度,為當地學校提供科教實踐基地,服務更多民眾。
圖片由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
策劃|安然
采編|安然
主持|葛鵬
製作|楊曉蕾
簽審|林穎
監製|潘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