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炒作中國人口被印度“超越”,西方又想借題發揮
2023-04-19 21:07:5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胡君顏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19日發佈《2023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預測,印度將在年中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這是人口發展規律的結果,但在一些西方媒體的報道中卻變了味兒。所謂“世界‘重心’發生轉移”“全球秩序出現重大變化”“人口不利因素讓中國實現復興目標更困難了”……一段時間以來,西媒拋出一連串聳人聽聞的報道,潛臺詞是:中國的發展要碰到大麻煩了。

  其實,西方媒體拿中國人口説事,並不是新鮮事。這些年,從人口生育政策,到老齡人口增加,再到出生人口減少,它們不斷地找由頭、造話題,目的就是炮製這麼一個敘事邏輯:“人口紅利”消失了,中國就會衰落,世界經濟也會跟著遭殃。但結果呢?他們一路唱衰,中國一路發展,創造了以巨大人口規模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奇跡。

  但那些患上“中國發展焦慮症”的人心有不甘。在美方加緊遏制中國發展、鼓吹“脫鉤斷鏈”的背景下,他們從聯合國報告中找到了新的炒作點。他們刻意忽視中國發展模式和道路優勢是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原因,將人口規模與發展成就之間簡單地劃等號,試圖利用 “第一人口大國易主”話題來唱衰中國,慫恿相關産業從中國轉移,給“脫鉤斷鏈”推波助瀾,打壓中國的發展勢頭。

  這樣的炒作,缺乏對人口發展規律的基本認知。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口出生減少、生育意願下降,是全球普遍面臨的問題。這與經濟發展階段、人們的觀念意識以及其他社會經濟因素密切相關。比如,西方發達國家就普遍面臨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對此,西媒為何不説“人口不利因素阻礙經濟增長”這樣的話呢?這難道不是又在玩弄 “雙標”?

  再看人口規模。它是一個國家發展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能否真正轉化成經濟增長力,要看這個國家的制度設計與政策實施。過往經驗一再證明,人口增長既可以成為一國的發展優勢,也可能成為沉重包袱。很多發展中國家儘管人口多,但受制于教育程度、産業薄弱、營商環境等因素沒有發展起來,就是這個道理。印度總理莫迪2019年曾對印度“人口爆炸”表示擔憂。他説,“如果人們不接受教育、不健康,那麼無論是家庭還是國家都不會幸福”。

  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人口紅利”得到充分顯現:國家走上發展快車道,世界也獲得了共贏機遇。當前,中國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創新驅動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從長期看,中國告別勞動力密集型産業、向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高端邁進,是一個必然趨勢。

  可見,判斷中國的發展前景,不能只盯著人口規模這個單一指標,而要看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成色。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達4.5%,超出外界預期,就説明瞭問題。

  同樣,看待中國的“人口紅利”,要看總量,更要看品質;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目前,中國有近9億勞動力,每年新增勞動力超過1500萬,人力資源豐富仍然是中國的突出優勢。更重要的是,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過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可見,中國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與此同時,針對老齡化、少子化等人口結構性變化,中國正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三孩生育政策以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分析認為,中國積極應對人口發展變化,推動“人口紅利”轉向“改革紅利”,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些都將成為中國經濟提質升級的動力,世界也會繼續分享紅利。

  過去,西方一些人拿中國人口問題做文章,被現實屢屢“打臉”;這一次,他們的炒作同樣帶不了節奏,借題發揮不會成功。

  (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