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去風險化”?與中國“脫鉤”才是風險
2023-05-26 19:33:5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我們正打算跟中國公司合作,生産可再生能源設備。”在近期接受《國際銳評》採訪時,澳大利亞福特斯庫金屬集團未來産業公司首席執行官哈欽森説,中國的自動化生産技術“令人驚艷”。

  和澳大利亞這家公司一樣看好中國的外企有很多。近日,多家在華外國商會發佈的報告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比如,中國美國商會的一項調查顯示,66%的在華美企表示將在未來兩年保持或增加對華投資;中國歐盟商會發佈的報告説,近六成受訪企業表示未來五年將“適度增加”或“顯著增加”在華研發支出;中國澳大利亞商會的調研發現,超過60%的澳企把中國視為全球前三的投資目的地……

  這也解釋了為何中國使用外資的數據一路衝高。今年1—4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近50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其中法國、英國、韓國等實際對華投資增長較快。“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説很重要!”德國賀利氏集團董事會主席淩瑞德説。他們公司的電動汽車材料、貴金屬循環利用等近十個投資項目正在中國全面展開。

  值得關注的是,外企投資不只是開店建廠這麼簡單,它們正越來越多地把研發中心落在中國。從“在中國製造”轉向“與中國共創”,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有分析指出,市場前景、利潤空間、創新環境以及政策延續性,是企業投資的重要考量。

  過去三年,新冠疫情加上國際地緣政治局勢動蕩,使全球經濟陷入低迷。相比之下,中國發展環境穩定、經濟增長穩中有進、擁有一個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超大規模市場,對外資形成了強大“磁吸力”。 聯合國最新發佈的報告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4.8%上調到5.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34.9%。對企業來説,靠近市場就是靠近“水源”,高品質發展的中國這個大市場不容錯過。

  如何高效生産、降低成本,直接關乎著企業發展。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産業體系,有利於外資企業以較低成本獲得高品質的原材料和配套零部件等,增強盈利能力。與此同時,中國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極大節約了企業成本。近五年來,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收益率達9.1%,居全球前列。這樣的高回報,怎能不心動?

  對企業來説,通過創新實現迭代升級,是保持生命力的關鍵。這些年中國的創新優勢日益凸顯。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佈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排名升至第11位,連續十年穩步提升。“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在培育森林。”外媒這樣形容中國的創新生態。2022年,中國研發經費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0.4%。在“創新中國”投資,外企收穫的不只是直接盈利,更是未來的機遇。

  與此同時,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給外資帶來了穩穩的預期。不斷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深入實施外商投資法、加強知識産權保護……一項項誠意滿滿的措施,不斷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中國貿促會最新的調研結果顯示,97%的受訪外資企業對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政府出臺的外資政策評價為“滿意”以上。日前,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成功舉辦,期間簽約外資項目62個,總投資177.8億美元,同比增長17.7%。中國打造的一系列對外開放平臺,正在幫外資更好地走進來,共享發展紅利。

  當下,世界經濟面臨著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挑戰。個別國家一邊鼓動“脫鉤斷鏈”,一邊炮製所謂“去風險化”一詞,企圖掩蓋打壓遏制中國的目的。但事實證明,脫離中國才是風險。奧地利一份智庫研究報告估算,如果對華“脫鉤”,德國一年的GDP將下降2%,相當於損失600億歐元。耐克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多納霍坦言,與中國“脫鉤”對全球貿易是災難性的。

  在商言商。市場規律説明,能帶來收益的地方,就是企業本能的選擇。難怪德國西門子公司首席執行官博樂仁説,不只要“捍衛”在中國的市場,而且要擴大。人們相信,中國會繼續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的優選地。原因正如外媒所説,如果擁有一片茂盛的森林,參天大樹自然會在那裏成長。(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