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28日電(李金磊 宮宏宇)“中國是古絲綢之路的一端,絲路上的信息和技術傳播是雙向的。如今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可以推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實際上,這些國家和地區已經受益於或將要受益於這一倡議。”劍橋大學東亞係教授高亦睿近日做客中新社“東西問·中外對話”時表示。
連接亞歐大陸的古絲綢之路不僅是商品流通的通道,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通。英國李約瑟研究所研究員、劍橋大學東亞係附屬研究員程思麗表示,古絲綢之路是一座“橋梁”,因為進行貿易的人可以借機遊覽沿線各地,順便帶回思想和科學知識。
如今,在全球局勢複雜多變的當下,古絲路上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更成為人類社會的寶貴財富。
高亦睿表示,“當我們説要再現絲綢之路時,我們並不想要戰爭、衝突或宗教鬥爭,而是要打通商品流通和思想交流的渠道。”
在中國首倡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之間的交流互通,迎來了更加熱鬧的局面。
山東理工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英國李約瑟研究所訪問學者孫繼成認為,隨著技術進步和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多不同行業的中國人開始重走絲綢之路,不僅使沿途各國重新加強了與中國的聯繫,也讓當地人重新看到了中國人的身影,把中國重新拉入他們的生活圈裏。
“目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之間的現代貿易正在進行,且正在改變世界經濟的格局。”高亦睿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