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米蒂奇
作者:亞歷山大•米蒂奇,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編譯:王婷婷
儘管面臨來自西方的諸多挑戰,“一帶一路”倡議在過去十年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推動多邊合作、全球共同發展和世界多極化作出巨大貢獻。
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了全球互聯互通。目前,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吸引了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參與,涵蓋全球三分之二的國家。此外,戰略溝通願景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習近平主席一直倡導“一帶一路”的基本原則,即共商、共建、共享,強調要尊重多樣性、維護聯合國的核心作用、安全不可分割原則等。
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耀眼成果使得中國後來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等新倡議、新理念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並在多邊層面得到廣泛支持。
2021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獲得了100多個國家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支持,60多個國家加入了“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該倡議被視為推動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實的中國方案。在過去的幾年裏,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因素影響,作為全球發展治理重要綱領的2030年議程面臨嚴峻挑戰,各國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度存在不同程度延緩。然而,與共建“一帶一路”一樣,行動才是關鍵。在不久前舉行的金磚國家約翰內斯堡峰會上,中國宣佈設立100億美元專項基金,專門用於落實全球發展倡議。
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後,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積極響應——不僅在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和G20巴厘島峰會上得到了很多國家的支持,而且也廣受聯合國成員國歡迎。該倡議倡導的“安全不可分割”原則,既是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的核心之一,也是預防出現類似的軍事聯盟擴張威脅全球安全的努力嘗試。此外,中國通過外交努力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實現和解,就是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成功實踐。
隨後,習近平主席于2023年3月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強調尊重各國保留其傳統價值觀的權利,不必接受西方強加的價值觀和發展模式。聯合國文明聯盟高級代表莫拉蒂諾斯在今年7月出席第三屆文明交流互鑒對話會時表示,全球文明倡議將有力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與對話。
不久前在南非召開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上,中國同金磚合作夥伴就擴員問題作出了劃時代的決定,吸納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六個新成員。值得一提的是,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從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到吉布提鐵路的成功建設、運營,極大地帶動了非洲區域互聯互通和鐵路沿線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共建“一帶一路”十年來重要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