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道(文/康逸) 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局部衝突疊加多重風險,“脫鉤”“去風險”等政治因素殃及全球,世界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同歐洲地區合作夥伴貿易額逆勢增長,中歐班列馳而不息,一批標誌性項目開花結果,為歐洲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中歐關係行穩致遠開拓出一條機遇之路、合作之路、增長之路。
增福祉 惠民生——滿滿的參與感獲得感
“如果佩列沙茨大橋不是由中企修建,估計至少得花上100年!”大橋所在地克羅地亞科馬爾納的居民常常如此感嘆。
塞爾瑪·昆德森是一名土木工程師,曾在大橋項目工作了四年時間,負責材料採購、與分包商簽訂合同等工作。她的父親也是一位工程師,昆德森説,父親的一大願望就是能夠修建一座橫跨斯通灣、把克羅地亞南北國土連接起來的大橋,但遺憾的是,直到父親去世也未能如願。如今中國企業替她父親完成了心願,更使得幾代克羅地亞人的共同夢想變成了現實。
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佩列沙茨大橋是克羅地亞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橋按時完工並順利通車是克羅地亞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實現了連接南北國土的夙願。
十年來,中國加強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同各國發展戰略和地區合作倡議對接,建起了一座座“連心橋”、一道道“發展帶”、一個個“繁榮港”、一條條“幸福路”。在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深化規則標準“軟聯通”的同時,通過打造更多優質民生工程項目,“一帶一路”倡議快速提升了當地民眾的參與感獲得感滿足感,促進共建國家人民間“心聯通”,構建了更廣泛的朋友圈。
從為當地民眾義診,到參與歐洲國民健康大檢查項目;從培養當地“洋中醫”,到為駐匈數十國使館人員舉辦中醫藥講座,2016年成立的匈牙利岐黃中醫藥中心經過不懈努力,讓越來越多的匈牙利民眾和國際友人親身感受和體驗到了中醫藥的神奇。
特別是新冠疫情期間,中心將中醫門診放到“雲端”,安排大夫24小時值班,並提供無接觸式配送中藥服務,讓匈牙利乃至中東歐地區民眾增強了戰勝疫情的信心。匈牙利前總理邁傑希·彼得尤為肯定了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發揮的作用。
中東歐中醫藥學會會長陳震表示,中醫藥的國際交流合作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的新亮點。他説,中心的作用遠不只看幾個病人,更是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為世界人民作出的貢獻,體現了中國的大愛,展現了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念和意願”。
國際觀察人士指出,“一帶一路”務實合作持續深化拓展,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合作成果,為包括歐洲共建國家在內的各國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作出了積極貢獻,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臺,相信今後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將鋪得更寬更遠。
正如意大利學者法比奧·馬西莫·帕蘭迪所説,“一帶一路”精神正好與世界各國最重要的兩大訴求即持續且負責任的發展及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不謀而合。
高標準 可持續——憑實力回擊西方抹黑
58歲的司機伊萬諾維奇對黑山路況瞭如指掌,從18歲開始開車,至今已有40年駕齡。但他每次開在狹窄崎嶇的山路上時,都感到提心吊膽。伊萬諾維奇告訴記者,山路又窄又陡急轉彎很多,一些隧道還沒有混凝土支撐。據黑山道路公司統計,累計有上千人在這條路上喪生。
這一切從2022年7月起發生了轉變。當時,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優先段正式通車,為該國民眾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選擇。
而這樣一條由中企承建,被黑山人視為“安全線”“生命線”“保障線”的高速公路,卻被一些西方媒體污衊為“債務陷阱”“一條死路”。
數據不會造假,事實勝於雄辯。中國進出口銀行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最優方案:貸款利率僅為2%,還款時間20年,寬限期6年。前黑山總統武亞諾維奇近日參加“一帶一路”十週年慶祝活動時重申,這些污衊毫無依據,黑山已經證明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償還債務,並不會給財政預算造成壓力。
不僅如此,這一項目還給黑山帶來更多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為作為支柱産業的旅遊業復蘇創造了更好的條件,併為整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2022年,黑山經濟好于地區平均水準,較上年增長6.1%。黑山總理阿巴佐維奇7月在政府會議上表示,今年遊客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有助於提高黑山的財政收入。
近年來,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蓬勃發展,共建“一帶一路”面臨新形勢,國際環境也日趨複雜。“品質低劣”“債務陷阱”“環境災難”的雜音在歐洲時有出現。
從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到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從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到匈塞鐵路,該倡議下開展的歐洲項目深入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保障區域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凸顯利益共享、環境友好、更高效益的原則,用一個個實打實、沉甸甸的項目對捕風捉影、混淆視聽的惡意炒作抹黑給予最強有力的回擊:共建“一帶一路”沒有地緣政治目的,不是這樣那樣的所謂“陷阱”,而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
十年來,“一帶一路”在歐項目落地開花、拾級而上,不僅品質過硬,也在不斷加大生態環保領域的投入力度,與歐盟相向而行,助力歐洲實現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目標。
國家電投上海電力完成了對馬爾他德利馬拉三期電廠的改造,硫化物、氮氧化物和固體顆粒物及碳排放等都遠優於歐盟環保標準,將昔日“污染大戶”轉為“綠色先鋒”,並成為馬爾他電力供應的“大動脈”。電廠生産技術部主任戴維·格裏斯迪經歷了“油改氣”的整個過程。他告訴記者説,期待著上海電力進一步拓展馬爾他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通過風能和太陽能等發電項目來增強國家電力系統。
作為匈牙利目前最大的光伏項目之一,由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是“一帶一路”在歐項目提高環境治理能力、促進綠色發展的又一例證。2021年5月投運後每年發電1.3億度,可節約4.5萬噸標準煤,減少1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對匈牙利實現可再生能源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謀共贏 促發展——比任何時候更需合作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給歐洲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是戳穿西方所謂‘脫鉤斷鏈’‘去風險’謬論的最好例證。”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侯賽因·阿斯卡裏擲地有聲地説。
3月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表歐洲對華戰略演講時,首次拋出了“去風險”概念,呼籲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將防範風險的主導權由企業上升到國家層面,從“商業決策”演變為“政治決策”。
不合作才是最大風險,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脫鉤’和‘去風險’謬論是由那些並不真正了解國家和當地經濟現實的政客炮製的。”阿斯卡裏表示,“西方和中國經濟以及全球供應鏈之間相互高度依存,任何一個經濟體與其他經濟體脫鉤都無異於自殺行為。”他説,“脫鉤”和“去風險”必將沒有市場,徹底失敗。
阿斯卡裏對“一帶一路”歐洲項目的品質讚賞有加。“這些項目品質高、成本低、建設週期短,為歐洲的互聯互通作出重要貢獻。”他指出,項目中有些是清潔公共交通系統,為減少私家車使用從而減少擁堵和污染作出貢獻;有些項目大大縮短了歐洲人的出行距離,對環境來説也是一大福音。
讓團結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對抗、包容代替排他,“一帶一路”倡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從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推動經濟貿易合作,再到以文化交流實現和平共處,德國智庫席勒研究所專家斯特凡·奧森科普如此描述“一帶一路”倡議的獨特魅力,“這是一項偉大文明工程,是讓世界各國和各種文化更好和諧共生的宏偉願景”。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一直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奧森科普説,“一帶一路”倡議是人類歷史上開展全球合作方面一個非常全面的平臺,參與國遍佈歐亞大陸、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同時也向整個歐洲乃至美國開放。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實質上帶來的是一個管控分歧、合作共贏的巨大機遇。
目前,“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已被納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重要成果文件。歐洲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發佈報告也指出,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經受住多重挑戰和考驗,在全球關注度顯著上升。
大量研究文獻證實,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通過貿易和投資渠道為共建國家和地區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在發展援助方面發揮了補充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作用,為共建國家帶來新發展機遇。
吹滅別人的燈,並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西方國家需要有更多能夠發現美好事物的眼睛。奧森科普説,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贏得更多西方冷靜客觀聲音的支持,讓他們看到“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天然優勢,這一點至關重要。他説,西方國家目前也面臨各種問題,正日益遭受基礎設施破敗落後、經濟長期衰退、金融風險積聚和生活水準急劇下降等問題的困擾。不時爆發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就是明證之一。因此,歐洲也需要“一帶一路”項目。(參與采寫:李學軍、陳浩、石中玉、陳文仙、付一鳴、單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