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洹星 季熠非):1931年9月18日,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自此開始了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大半個中國被踐踏,3500多萬同胞傷亡。今天(18日)是“九一八事變”92週年,全國多地以多種形式舉行活動,銘記悲壯歷史,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地遼寧瀋陽,“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於今天上午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舉行。據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范麗紅介紹,撞鐘手們擊響警世鐘14響,寓意著中國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范麗紅説:“這個活動(撞鐘鳴警)已經由瀋陽輻射到了遼寧,輻射到全國,今年我們也同全國的紀念館、抗戰類博物館舉行了同步的銘記活動。我想通過這樣的活動,傳播抗戰歷史、傳承抗戰精神,吾輩自強,這是非常具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一件事情。”
鐘響過後,瀋陽和遼寧省內其餘13個城市拉響防空警報3分鐘。瀋陽市民韓嘯説:“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要傳承發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在北京,“尋訪烽火印跡 感悟抗戰精神”——攜手在京臺港澳青年走進北京抗戰主題片區活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啟動。各界代表和在京臺港澳青年步行至盧溝橋頭,實地了解盧溝橋事變有關情況,參觀了抗戰雕塑園、宛平城墻體彈坑遺址、盧溝醒獅雕塑和獨立自由勳章雕塑等。正在中央民族大學上學的台灣青年林家萱表示,通過尋訪抗戰遺址遺跡,聆聽抗戰故事,感悟抗戰精神,進一步了解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光輝歷史。林家萱説:“這次參觀完抗戰博物館,也上到盧溝橋上,其實這一整趟旅程下來,我的心情到現在都沒辦法平復。因為我覺得在現場我是覺得既興奮,又很感慨,會有一種時間留下來的那種歷史的滄桑感。如果沒有這些先烈們抗日的話,我們現在的生活不會安穩順遂。”
在貴州鎮遠縣,當地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主題為“銘記歷史 吾輩自強”的活動。一個個歷史故事,一件件歷史文物,讓同學們深受教育。在河北石家莊井陘礦區萬人坑紀念館,當地的60多名師生莊嚴肅穆,集中聆聽講解員的講述。前來參加互動的橫西小學帶隊老師王丹丹説:“通過今天的主題活動,我們主要是培養學生能夠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