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發佈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在國際上凝聚起團結合作的廣泛共識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朱宛玲):今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十週年。十年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理念到行動,從萌發到壯大,從雙邊到多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實踐成果。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26日)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了《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系統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背景、豐富內涵、實現路徑和世界意義,呼籲各國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個語種發佈,總共兩萬兩千字,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是一部系統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思想內涵和生動實踐的重要文獻。
白皮書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國際合作平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沿著高品質發展方向不斷前進,搭建了各方廣泛參與、匯聚國際共識、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實踐平臺。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叢亮表示,未來將繼續與共建國家深化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更好保護環境、促進發展、造福人民。“一是全面夯實綠色發展合作基礎,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深入對接,推進重大合作項目落實見效。二是大力拓展綠色發展合作空間,完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等平臺,圍繞基建、能源、交通、金融、科技、標準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重點領域,共謀綠色發展。三是持續強化綠色發展能力建設,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為長久之策,提高對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幫助共建國家不斷提高綠色發展內生動力。”
叢亮表示,十年來,中方堅持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遵循市場原則、國際慣例,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協同推動境外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給東道國帶去了有效投資,促進了增長、傳播了技術、增加了就業、改善了民生。
叢亮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堅持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堅持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與合作國有關方面加強政策、機制和項目對接,持續打造優質標誌性工程和推動‘小而美’項目,深入推進基礎設施、民生項目等重點領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讓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白皮書指出,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發出了聚焦發展、重振合作的時代強音,為破解發展難題、推進全球發展事業貢獻中國力量。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趙峰濤表示,中國始終把自身發展與全球共同發展緊密聯繫起來,始終做全球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有力推動者和持續貢獻者。“中方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實施了6000多個民生項目,有效提升了當地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化互聯互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方向。10年來,倡議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帶動4000萬人擺脫貧困。高品質共建全球發展項目庫,匯集了突破200個項目,為推動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了強勁動力;中國先後為160多個國家培養了近2000萬名發展人才,特別是聚焦職業教育的‘魯班工坊’,在20多個國家培養了大批新型工匠。中國將進一步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為加速落實聯合國2030年議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10年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穩步推進。從雙邊到多邊,從區域到全球,中國已經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構建了不同形式的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得到100多個國家明確支持,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不久就獲得多國積極響應。白皮書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和實踐,已經在國際上凝聚起團結合作的廣泛共識,匯聚起應對挑戰的強大合力。展望未來,這一理念必將為人類社會開闢共同發展、長治久安、持續繁榮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