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胡利奧·裏奧斯: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突出貢獻
2023-09-30 17:13:18來源:參考消息編輯:王魯平

  參考消息網9月30日報道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9月28日發表題為《是中國在破壞氣候嗎?》的文章,作者為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裏奧斯。全文摘編如下:

  氣候變化是不可否認的,需要全球共同應對。世界許多地區接連發生的極端天氣事件凸顯了當前形勢的嚴峻。每個國家和社會都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有些國家所做的事情具有特殊意義,中國就是這樣的。在新的發展理念中,中國回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近年來,人們的心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北京了解這幾十年來加速的城市化進程、荒漠化和污染造成的環境後果,因此加倍致力於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一些數據顯示了這種理念的變化。例如,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持續“雙增長”。2000年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過去十年,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如今,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其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均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國大型項目中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多。此外,中國還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2022年,中國在能源轉型方面的投資是美國的近四倍。

  中國積極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些目標的時限意味著密集的減排。這一挑戰被認為是改變發展模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嘗試。

  全球變暖是所有國家共同的責任,首先必須歸咎於發達國家。從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到1950年,這些國家排放了全球95%的二氧化碳。從1950年到2000年,發達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的77%。即使在今天,發達國家仍消耗了世界70%以上的能源,排放了一半以上的溫室氣體,其人口卻僅佔世界人口的不到五分之一。因此,發達國家必須帶頭減排並兌現財政承諾,而發展中國家應當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儘管美國政府在全球舞臺上就應對氣候變化達成了一些重要協議,但美國會未能通過相關法案,其承擔相應責任的意願難以轉化為具體政策。如果共和黨入主白宮,民主黨目前的一些努力將很快被廢棄。這些不一致和不確定的氣候政策也是中美氣候合作的最大障礙。

  氣候問題是中美兩國可以“坦誠討論”的少數領域之一。2013年,雙方成立了氣候變化工作組,並於2014年和2015年正式發表了兩份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中美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很難像沙漠中的綠洲一樣獨立存在,這與兩國關係的整體氛圍密切相關。華盛頓聲稱尋求氣候合作,同時卻維持其在貿易和技術等領域的對華壓制,並將氣候變化作為政治工具加以利用。(編譯/韓超)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