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18日在北京舉行。
十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近日,國際媒體紛紛發文,積極評價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多家外媒注意到,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指出,10年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無到有,蓬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一大批標誌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
習近平在演講中宣佈了中國支持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包括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開展務實合作;促進綠色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支持民間交往;建設廉潔之路;完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
美聯社報道截圖
巴基斯坦《每日新聞》網報道截圖
英國《衛報》近日報道稱,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所涉項目幾乎遍佈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談到“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前景時,該報道稱,在海外貸款和投資方面,中國政府將更注重“高品質”而非數量。
英國《衛報》報道截圖
美聯社、法新社等媒體都注意到,“一帶一路”倡議正在發生一些變化,越來越多“小而美”項目逐步成型。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過去的大型項目正在讓位於規模更小、更有針對性的項目,範圍涉及綠色能源和醫療保健等領域。
文章舉例稱,越來越多以中國古代傑出工匠魯班命名的“技術驛站”遍佈非洲和亞洲,教授包括機器人在內的技術課程,幫助“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培養熟悉中國技術、了解中國工藝的技術能人。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日本《每日新聞》網站則注意到,中國正謀求將高品質發展“一帶一路”與國際範圍的“脫碳”潮流相結合。
報道稱,中國在太陽能、風能發電以及電動汽車生産等方面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中國希望在減少碳排放方面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關係,藉以宣傳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態度。
另外,在太空開發、通信、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領域,中國也正在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深化合作。
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截圖
非洲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經亞洲評論》網站近日援引非洲聯盟高級官員的話報道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促進非洲發展而言“恰逢其時”。
報道稱,中國政府近日表示,將通過數字經濟交流合作等方式,進一步推動這項已提出10年的倡議。
非洲聯盟委員會貿易和工業等事務負責人阿爾伯特·穆昌加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對工業化、農業和人才發展的重新關注,正是非洲大陸所需要的。
穆昌加還説,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非洲在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電信系統和能源設施方面獲得大量投資,這對非洲幫助很大。
《日經亞洲評論》網站報道截圖
據“非洲新聞”網站報道,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赴華參加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他在接受採訪時將中國描述為“埃塞俄比亞最值得信賴的夥伴和朋友”。
阿比稱,他讚賞中方長期以來對埃塞俄比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埃塞俄比亞將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工業和農業等多個領域的合作。
“非洲新聞”網站報道截圖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郵報》網站近日刊文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舞臺上引發了一場深刻變革,這其中,有五個令人信服的原因。
第一,它將有關發展的話語提升為一項關鍵的全球關切;
第二,它在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之間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聯繫;
第三,它為新的全球重組和新的全球政治範式鋪平了道路;
第四,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了中國哲學的基本原則;
第五,它催生了一種新型國際制度,讓我們得以一睹這樣一種世界秩序,即多數人的福祉優先於少數人的利益——這是一種真正非凡的對全球變革動力的重塑。
《雅加達郵報》網站刊登評論文章《十年進展:“一帶一路”帶來的全球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