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聯合國這一幕“人心向背”是給美國的警鐘
2023-10-20 21:45:0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當地時間18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演了這樣一幕:當美國代表米歇爾·泰勒發表演講時,眾多與會者轉過身背對講臺,抗議美國在巴以問題上“一邊倒”支持以色列、無視巴勒斯坦民眾的人權。

  截至目前,本輪巴以衝突已造成5200多人死亡,加沙地帶4家醫院全部停止服務,人道主義危機急劇惡化。面對如此慘狀,作為巴以問題重要相關方,美國不僅沒有安撫衝突各方,還于近日兩次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的人道主義救援決議草案,坐視巴以衝突升級和更多無辜平民死傷。對此,巴西、俄羅斯、中國等多國表示震驚和失望。英國《衛報》18日援引人權組織官員的話稱,美國總是要求各方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可它否決安理會決議草案的做法等於是打自己的臉。

  事實上,美國在安理會偏袒以色列不止一次了。根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過去50多年來,美國曾80多次動用一票否決權,否決了50多項批評以色列的安理會決議。當地時間19日晚,美國總統拜登發表講話,一邊聲稱支持“兩國方案”,一邊重申對以色列支持,並表示將向國會尋求一筆緊急額外預算撥款,用於增強以色列軍事力量。拉偏架不説,還拱火澆油,美國所作所為不得不令人懷疑,它根本不希望真正解決問題。

  美國為何這麼做?有分析指出,從中東局勢看,美國和以色列之間是一種心照不宣、相互交易的關係。以色列需要美國的軍事和政治支持,而美國需要以色列充當它在中東的“尖刀”,發揮對伊朗等國的威懾作用。從美國國內來看,猶太人是美國最大的少數族裔之一。他們擁有龐大的選票,更是美國大選背後的“金主”。而美國兩次否決關於巴以局勢的決議草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客們害怕得罪以色列從而影響2024年大選。

  回顧歷史,美國在巴以問題上從來不是一個客觀中立的調停者,而是只會偏袒一方的攪局者。冷戰結束後,美國先後組織了多次巴以問題和平談判,但由於對以色列“一邊倒”,挫傷了巴勒斯坦人對巴以和平的信心,一直未能有效化解巴以分歧。

  2002年,阿拉伯國家“領頭羊”沙特提出“阿拉伯和平倡議”,即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作出讓步,換取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但2018年以來,美國出於中東戰略調整以及國內政治考慮,不再將巴勒斯坦問題視為中東問題的核心,不再堅持“土地換和平”的原則,也不再將東耶路撒冷視為未來巴勒斯坦國家的首都。這相當於拋棄了國際社會認可的“兩國方案”,嚴重傷害了巴勒斯坦人民的感情。

  2020年,美國撮合巴林、阿聯酋、蘇丹和摩洛哥四個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簽署《亞伯拉罕協議》,實現關係正常化。今年以來,拜登政府為給2024年大選交出一份外交成績單,大力推動沙特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這導致巴勒斯坦問題進一步邊緣化,激起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強烈憤怒,成為本輪巴以衝突最直接的原因。

  衝突爆發後,美國更是祭出“迷之操作”。一方面,美國總統拜登、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等先後訪問中東,聲稱斡旋巴以實現停火;另一方面,美國的航母戰鬥群開赴以色列,美國各類軍事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以色列,美國還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加沙地區人道主義救援的兩份決議草案,完全是口是心非。哈佛大學教授斯蒂芬·沃爾特近日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美國是巴以新一輪戰爭的根源”。

  戰爭沒有贏家,以暴制暴只能帶來更嚴重危機。目前,國際社會都在呼籲巴以立即全面停火,國際人道法必須得到尊重,平民必須得到保護。面對持續衝突與人道災難,安理會不能沒有行動。美國應當負起責任,停止把巴以衝突視為國內黨爭的工具、攻擊他國的契機,停止“一邊倒”做派,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停火止戰。否則,全世界都會對它背過身去。(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國際銳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