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呂倩媛):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將於11月8日至10日在浙江烏鎮舉行。今年是烏鎮峰會舉辦的第十年。十年間,數字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産業的面貌,人工智能也已經從實驗室走向了生産生活。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負責人、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工作組副組長魏凱在接受國際在線專訪時表示,本次烏鎮峰會謀劃了一系列新議題、新活動,大會人工智能工作組將主辦“人工智能賦能産業發展論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負責人、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工作組副組長魏凱
今年以來,隨著ChatGPT的爆火,隱藏在背後的“大模型”走進人們的視野。實際上,早在2017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就獲批建設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和應用評測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而在2020年,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依託人工智能實驗室正式啟動大模型研究工作,凝聚各方力量助力大模型可信發展,組建大模型工作組。“目前,工作組已吸納成員單位160余家企業參與,已在評測標準制定、評估測試服務、行業應用推進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魏凱表示,為了更好服務人工智能安全發展,中國信通院還牽頭在中國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聯盟(AIIA)發起成立“安全治理委員會”和“人工智能價值對齊夥伴計劃”(Deep Alignment),聯合産業界各方力量圍繞人工智能安全、倫理、治理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究、産業協作和行業自律等工作。
今年9月初,科大訊飛宣佈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面向全民開放服務,至此,首批包括訊飛星火、百度文心一言、商湯SenseChat等在內共十餘款人工智能大模型面向公眾開放服務。國內多家科技企業或科研機構面向公眾正式開放自研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意味著國內大模型從小範圍內測開始走向大規模應用。“大模型將人工智能能力邊界不斷擴大,無疑會對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提高、科學研究等方面産生顛覆式影響。”魏凱引用麥肯錫的預測數據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引入,預計每年將為全球經濟貢獻數萬億美元的增加值。
同時,魏凱強調,我們需要看到技術應用的雙面性,人工智能廣泛應用也會帶來風險挑戰,比如對現有就業結構造成衝擊、擴大數字鴻溝、引發科技倫理挑戰等。“對於這些潛在的風險,我們需要加強研究預判,做好應對準備,確保人工智能的應用始終走在向善的正確軌道上。”
生成式人工智能演進速度之快、賦能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以負責任的態度推動人工智能發展不僅十分必要,也愈發緊迫。為此,本次烏鎮峰會“人工智能賦能産業發展論壇”將發佈研究報告及共識文件,推動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協同共進。魏凱認為,發展負責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産業鏈各個環節緊密配合,踐行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不同主體各自承擔應有責任。“我們希望在世界互聯網大會這個平臺上,與中外産學研用各界更加緊密地合作,積極落實我們提出的各項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