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黃蓉 史赫奕 位樹理 王馨悅):11月9日,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人工智能賦能産業發展論壇在烏鎮枕水酒店宮音廳舉行。論壇上發佈了《發展負責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報告及共識文件》。與會嘉賓英國標準協會英國-中國商業環境計劃主任克裏斯·布朗(Chris Brown)在接受國際在線專訪時表示,這份研究報告及共識文件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指導,建立全球對話是監管人工智能的關鍵所在。
克裏斯認為,《發展負責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報告及共識文件》(以下簡稱《報告》)匯集中外研究人員智慧,是此類報告中首次以國際視角作為出發角度。《報告》裏,中國站在宏觀角度看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現狀及其未來發展方向,“不光向內看,更能向外看”,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指導,是一份卓越的報告。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日益壯大,帶來機遇的同時挑戰和風險也隨之而來。克裏斯對此表示,人工智能在未來可能取代人類在部分領域的工作,具備一定的威脅性。對於人工智能,應鼓勵對其進行適當監管,在控制的前提下允許其成長。克裏斯指出,人工智能監管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和挑戰,實現監管的關鍵在於建立全球對話,協同治理問題。他高度讚賞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認為其提供了全球互聯網專家聚集探討互聯網治理問題的契機。
克裏斯分析指出,社會中相對弱勢的群體更容易遇到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風險,尤其是在各類製造業工廠從事低薪工作的人群,其工作可能會被人工智能逐漸取代,因此需要採取相應措施來保護其生計和職業前景。同時,人類需要思考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趨勢,從而為學生等年輕群體以及處於待業狀態的中老年群體做好應變準備,需要“確保每個人掌握技能擁抱智慧未來”。因此,全球在教育層面開展合作,建設各類適應新趨勢的新型學校意義深遠。
克裏斯稱,未來人工智能將融入到中國許多行業,如汽車、航天、教育、農業等,甚至有可能滲透到所有行業。克裏斯提到,在今年6月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上,他感受到了中國對於運用人工智能推動社會進步的高度關注。克裏斯指出,在中國,人工智能不是冰冷的機器人和雲技術,而是能改善弱勢群體使其邁向美好生活的鑰匙,這也凝聚了所有中國人的期盼。克裏斯最後強調,人工智能應讓人類平等地享有科技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生活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