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倫敦的羅素廣場上,坐落著一座世界知名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它看上去藏品滿滿,實則被稱為“廣泛偷竊的象徵”——館內八百多萬件藏品中,絕大多數來自其他國家。多年來,多國不斷向英國追索被掠奪的文物。近日,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就找上了門。
當地時間26日起,米佐塔基斯對英國進行訪問。他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專訪時説,希臘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帕特農神廟大理石雕塑。他指出,“這些文物的歸屬權沒什麼可爭議的,它們就是希臘的,它們是被偷走的”。
200多年前,英國外交官“埃爾金伯爵”托馬斯·布魯斯把帕特農神廟乃至雅典衛城的大量大理石雕塑切割下來,運回英國。隨後英國政府收購了這些石雕,作為大英博物館的館藏展出。希臘的國寶,就此成為大英博物館的所謂“鎮館之寶”。長期以來,希臘呼籲大英博物館歸還這批雕塑,但都遭到拒絕。
有這樣遭遇的不只希臘。英國曾是海外殖民地最多的歐洲列強。一座大英博物館,就是一座英國殖民史的展覽館。從尼日利亞的貝寧青銅器,到埃及的羅塞塔石碑,館裏絕大多數藏品都是英國海外掠奪的見證。這其中,也包括約2.3萬件中國文物。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中國流失在海外的文物至少有164萬件,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唐宋的瓷器,再到明清的金玉製品,這裡收藏的中國文物幾乎囊括了所有藝術類別,跨越了幾乎整個中國歷史。所謂的大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中,就有三件來自中國,分別是唐摹本《女史箴圖》、敦煌壁畫和元代大維德花瓶。這些文物的標簽上通常注有“合法”來源,但實際來源是戰爭、盜竊、黑市購買,而且大部分發生在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100多年。
為了追索被掠奪文物,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作出了不懈努力,然而英國一直以“保護文物安全”為由拒絕歸還。1963年英國議會還修訂了《大英博物館法》,以立法的形式禁止歸還文物。牛津大學皮特河博物館館長丹·希克斯指出,大英博物館至今仍懷有“帝國懷舊情結”,認為自己“擁有某種特權,可以不經説明佔有文物”。
今年8月,大英博物館被曝出約2000件館藏珍品不翼而飛,有些甚至被挂在網上售賣。這讓它陷入了信譽危機,“保護文物安全”的能力備受質疑。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再次呼籲英方歸還文物。
文物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續和承載,寄託著歷史情感和文化記憶。多年來,世界多國從未停止向大英博物館和英國政府追索那些被掠奪文物,就是為了保護國家與民族的文脈,對殖民主義殘留進行清算,本質上也是國際反殖民運動的一部分。
從2022年開始,德國政府向尼日利亞歸還貝寧青銅器。英國記者巴納比·菲利普斯撰文指出,英國也存有尼日利亞的青銅器文物,德國的做法使得“英國無法繼續否認這些文物的來源是盜竊”。與此同時,尼日利亞向大英博物館要求歸還貝寧青銅器,埃塞俄比亞要求歸還馬克達拉寶藏,復活節島的拉帕努伊人也不斷要求歸還作為“精神圖騰”的復活節島石像……
殖民時代一去不復返。英方應當正視多國的正當訴求,儘早把掠奪來的文物還回去。那些靜靜躺在大英博物館的各國精品文物,該回家了。英國那段黑暗的殖民史,更該全面徹底地成為歷史。(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