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生物保護區珊瑚白化 生態受損
2023-11-29 17:28:10來源:環球資訊廣播編輯:呂倩媛

  中美洲國家哥斯達黎加有著1290公里的海岸線,“哥斯達黎加”在西班牙語裏意為“豐饒海岸”,海洋生物豐富。

  然而,科學家近日對哥斯達黎加卡尼奧島生物保護區的監測顯示,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該地區水溫升高,保護區內80%的珊瑚出現白化,造成嚴重的生態危機。

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生物保護區珊瑚白化 生態受損

哥斯達黎加《提科時報》報道截圖

  世界上有1500多種珊瑚,依靠珊瑚為棲所的魚類更多達全世界魚類總數的3/4,珊瑚礁孕育了十分龐大的生態係。

  今年開展的一項海洋研究顯示,哥斯達黎加沿岸的海洋氣溫達到了31.6°C,顯著高於珊瑚正常生存的28°C 。

  水溫給珊瑚的生存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迫使珊瑚排出對它們的生存至關重要的蟲黃藻,從而導致珊瑚白化。

  通過對溫度、能見度和濁度的測量顯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珊瑚就會被病菌感染並最終死亡。

  此外,許多以珊瑚為家的魚類和海洋生物也將失去巢穴,被迫改變遷徙路線。調查發現,鯊魚、鯨、海龜、鰩魚等許多海洋動物在遷徙時都會經過卡尼奧島。

  哥斯達黎加海洋保護機構項目主任勞拉·范諾普登博斯表示,珊瑚是許多動物、特別是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家,同時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源。此外,珊瑚還是一個天然屏障,生長在海岸周圍的珊瑚可以抵禦颶風和自然災害。

  不僅如此,珊瑚還通過自身形成的三維結構減輕海浪對海岸線的侵蝕作用,調節海水的二氧化碳濃度,維繫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可以説,海洋中豐富的生態系統是以珊瑚為基礎而形成的。

  因此,珊瑚的生存環境被破壞,對於海洋生態環境是一種災難。

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生物保護區珊瑚白化 生態受損

哥斯達黎加“珊瑚恢復”組織發佈視頻截圖

  由於氣候變化,地球正面臨著“超級厄爾尼諾現象”。

  范諾普登博斯表示,珊瑚大面積白化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人類採取行動減少排放迫在眉睫。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總臺記者丨鄧雪梅

  編輯丨李皓 林維

  簽審丨張玲 尚娟 江愛民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