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正在阿聯酋迪拜舉行。
本屆大會將進行《巴黎協定》生效後的首次“全球盤點”,因此廣受關注。
聯合國官網截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瑞彬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首次全球盤點將評估《巴黎協定》實施進展等內容,為各國提供加速轉型與強化合作的機會。
·全球盤點是《巴黎協定》的重要機制,按照規定每5年進行一次。
·全球盤點將對相關的政策、行動、進展和差距做出總體的評估,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全球在氣候緩和方面的行動和政策;二是全球在氣候適應方面的行動和政策;三是落實和支持的手段。
·這次全球盤點是《巴黎協定》達成之後進行的第一次盤點,主要的依據是2021年到2023年間,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門委員會所做的系列報告。據説相關文件的頁數達到了17萬頁。
·此次會議會對結果進行討論,同時也會督促各國在當前的政策和行動水準上,進一步加強行動。
聯合國官網截圖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還舉行了“77國集團和中國”峰會,旨在推動各方恪守氣候變化公約體系的制度、原則和目標,尤其是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切實解決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推動《巴黎協定》全面有效落實。
巴西總統盧拉此前曾表示,長期以來,發達國家並未對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應有承諾,這導致“氣候問題的債務不斷累積”。如果不立刻採取行動,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將不可逆轉。
盧拉在1日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呼籲,對全球南方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對抗氣候變化中所處的困難境地,予以關注。
對此,王瑞彬分析認為,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事業當中,發達國家既有歷史責任,也有現實能力,應當發揮更積極和更重要的作用。
·西方發達國家是率先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在此過程中,大力發展製造業、採礦業,不斷砍伐森林。進入經濟全球化發展階段之後,相關的現象更為突出。
·後發國家和地區為發達國家的財富積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有研究報告表明,發達國家的歷史累積排放量,佔當今全球累計排放總量的將近80%。高收入的國家人均的排放量也是低收入國家的30倍左右。
·無論是氣候變化方面的減緩措施還是適應措施,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特別是資金,同時還需要先進有效的技術,也需要對基礎設施、産業結構進行改造升級。發達國家在這些方面都有顯著優勢,特別是在一些技術方面還形成了壟斷。
·發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顯然是強于發展中國家的,它們也理應承擔比發展中國家更大的責任。
COP28官網報道截圖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總臺記者丨陳濛 董晶晶
編輯丨遊佳 林維
簽審丨劉鵬 蔡耀遠